(上接一版)
而类似周党平、李远平这样的质询电话,贾学平每天都会接到,而他每次都得耐心地一一详细解释,不是因为他们工作疏忽遗漏了哪一位,也不是他们看人“下菜”有意让谁先谁后,而是报名的人多,在大家都想早点参加学习的情况下,只能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具体时间。
“这都不算是啥事,给对方解释清楚明白就行了。”贾学平说,最让他尴尬和比较难处理的是,有很多人还千方百计找关系给他说情,要求提前插队参加培训,而他对此要求都坚持一律回绝,。
之所以这样做,贾学平说:“曾经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关系,在一个培训班上安排了80多名学员,但是因为人数太多,无法保证老师给予每个学员均等的实践指导机会,从而影响到了技能培训质量。”
如此,面对每天都有人说情想提前被安排参加培训的情况,贾学平在记者采访时,又给培训班的负责人李晓峰说:“凡是遇到托关系想走后门的,你不好意思拒绝,就把事情推到我这里,由我来得罪人。”
“三包两免一补”的力量
当日下午,贾学平回到办公室,在查明李远平的报名具体时间情况后,当即给其回电话说:“54期培训班下周一开学,你带上身份证、户口簿和换洗衣服,按时到学校报到就行。”
“用不用自己带被褥?”
“不用带。被褥、毛巾、牙刷、牙膏,包括卫生纸,学校都全部免费提供。”
由于事务太多,接下来贾学平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员代劳,逐一打电话给那些质问他的群众,明确回复到校参加培训的准确时间。
记者了解到,已报名而还没有参加培训的群众都显得很着急,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却也很珍惜机会。记者在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看到,位于该校一座教学楼五层的三个培训教室里,年龄层次不同的学员坐在一起,正在听讲理论课程的非常专注,正在实训的学员在老师的示范下,修脚的技术动作一招一式,认真细致而又有条不紊。
李晓峰说:“修脚技能培训共开设10门课程,每一期培训12天,每天教学14小时,对所有学员都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后才能结业。”
在此次举办的53期培训班上,记者还了解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3个班126名学员中,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54岁。其中有父子同学,母女同学,姊妹同学,姐弟同学,夫妻同学等,还有选择转业欲进入修脚行业创业的企业老板。
15岁的佘明军告诉记者,他的姐姐去年在这里参加培训,学校安排在浙江一个修脚店从事修脚职业工作,看到姐姐每个月有收入四五千元,他们全家在今年过春节时商量,他和母亲黄程琴也同时报名参加修脚技能培训学习,父亲说等他们三人的技术在实践中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准备一家人投资开个修脚店。
“别看我年龄大,但我不是来凑热闹的。”作为本期年龄最大的学员钟定贵,他告诉记者:“原来一直在外做建筑装修,可是现在外面建筑装修的活路越来越少,加之自身年龄越来越大,所以想学习一门轻省的技能,然后重新找个工作干。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很适合我。”
王武平、王武梅、王武军、王武玲同堂兄弟姊妹四人是这一期培训班的同班同学。他们感言,现在煤矿、建筑等很多行业领域都不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待遇并不高,看到当地的很多乡亲都在修脚行业挣了钱,而政府又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创业平台,所以就相约着一起来了。
他们所称的“平台”是指,从2014年起,紫阳县对修脚技能培训实行“三包两免一补”的扶持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杂费免教材用品费、补交通费。也就是说,从学习到就业全程实行免费政策,让参加培训人员“零负担”学习技能,“零成本”就业。
“紫阳修脚师”已成品牌
24岁的该县麻柳镇薛远姣,是紫阳县修脚师培训班第1期学员,以前在深圳、广州,进过工厂,摆过地摊,还在工地做过小工,虽然一路打拼但仍旧没有让家庭脱贫致富。参加修脚技能培训结业后,被安排在远元集团西安直营店工作,因为工作认真,业绩突出,很快被提升为尚勤路直营店店长。去年7月,再次被提升为杭州市场片区经理,年薪20万元。
贾学平介绍,通过培训安置就业的修脚师包吃包住,月薪保底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技能优秀的修脚技师月收入达万元者也为数不少。去年至今,他们已经举办专业修脚技能培训班53期,培训人数4600多人。除了特殊情况外,所有有就业愿望的学员,都由郑远元等紫阳人创办的专业修脚连锁服务企业全部安置就业。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通过近十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紫阳有10000余人在外从事修脚行业,年获经济收益达5亿多元;3万余名贫困群众在修脚产业发展中摘掉了贫困帽子。紫阳人在全国29个省市区开办的修脚服务企业达130余家、修脚店近160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专业修脚服务连锁企业,有“郑远元修脚”“胡先东修脚”“方元平修脚”“吴时恩修脚”“魏征远修脚”等10余家,他们的年营业收入均在千万元以上。仅仅2015年一年,全县修脚产业的经营收入达到了12亿元。
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说:“‘紫阳修脚’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紫阳修脚师’已成为修脚行业的形象代言人。同时,他们正在成为闻名全国的一个地方品牌。”
“刚开始搞修脚技能培训,我和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分别骑着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带着浆糊,下乡到处张贴简章,以及在各个集镇上摆摊宣传招生,那种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艰难,当时心里的滋味无以名状。”看到今天修脚产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和群众争相学习修脚技能创业的热潮,向记者回忆多年前的情景时,贾学平的话语里充满了成就感。
确定“三四五”战略目标
面对“十三五”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紫阳已经迈出铿锵的脚步。
今年2月2日,在全县发展修脚产业推进技能脱贫动员大会上,赵立根说,把修脚产业纳入全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扶贫攻坚工作规划,按照“山上种药、山下建厂、山外开店”整体思路,拓宽和深化修脚产业链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强订单式技能培训、协调小额创业贷款、建立创业扶贫基金等措施,加大推进修脚产业建设力度,力使未来5年实现“三四五”发展战略目标,即从业人员达3万人、在全国开办修脚店5000家、产值达到40亿元。目前,全县已发展中药材种植5万亩,建立修脚药品企业1个,泡脚药品等其他配套企业正在招商引资建设中。
“我们的努力,不仅是要困难群众以此脱贫致富,而且要将紫阳打造成为全国首个集开店加盟、技师培训、人才供应、品牌输出、产品配套的‘修脚产业专业县’,让‘紫阳修脚师’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让‘紫阳修脚店’像沙县小吃一样铺满全国各地。”
所见所闻,让记者在采访结束离开时切实感受到紫阳县“中国修脚之乡”的口号,在不久之后就会名副其实。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