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汤万虎等三名区队长,被杏子川采油厂党政联席会议破格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奔赴新岗位、发挥专长,该举措史无前例,一时间在全厂职工中引起共鸣。职工为企业激发创新活力点赞!
总工程师、副厂长张志升介绍,在油田大力实施技术管理创新与小改小革热潮中,该厂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创新能手。汤万虎原为采油一大队注水区队长,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采油一线,工作上勤学善思,热衷于小改小革,长期致力于解决基层生产实际问题与合理化建议,并以提升管理水平和节能降耗为抓手,用青春和汗水为企业创新活力作出突出贡献。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小改小革20余项,其中9项荣获采油厂表彰奖励,4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他设计发明的水源井泵防掉保护装置、注水井口高压精细过滤器拆卸专用工具、套筒式水源井洗井专用井口装置、水源井电缆固定卡子等,不仅突出修旧利废原则和节能环保理念,且简单实用、安全方便,有效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党委书记高文耀说。
精细化注水,重在对水源井规范管理。“根据历年水源井事故总结分析,90%以上事故为泵体断裂所致,一旦造成事故,处理难度大、风险高、费用高,甚至导致水源井报废。”厂长董延军说。作为注水管理人员,汤万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查找资料,多方请教,现场实践,最终于2013年成功设计发明水源井泵防掉保护装置。“水源井泵事故主要集中在泵体与电机、叶轮及泵头短节连接处,采用防水钢丝将泵体打十字交叉与短节相连,确保了泵体即使断开也连在一起,不会掉入井底。”汤万虎说。另外,短节法兰连接处受力大,原来仅焊一条连接口,承受重力小,焊口经常裂开导致泵体掉入井底。通过对短节与法兰盘连接处打十字焊4条筋,承重能力便增强4倍,再与防水钢丝绳连接,使泵体或法兰盘因连接断裂而造成事故彻底排除。
生产运行副科长安军说:“该装置有效解决了水源井泵体断裂事故发生,大大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现已在全厂推广使用,效果良好。”
本报记者 胡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