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其中不乏巨头,有的动辄年盈利上千亿,有的去纽交所上市,创始人直接跃居亚洲首富……一大批的精英商人,修炼出了最优秀的赚钱技巧,在社会上也获得了足够的尊重。
诚然,盈利是创办企业的初衷,但问题是,如果企业商业化气息太过严重,导致“钱”几乎成了企业唯一的目标,“只重短期利益”,没有给科技以足够的尊重,那企业何谈未来。
手机业:追逐资本之风愈演愈烈
谈到资本和科技的结合,手机无疑是最佳的范例,事实上,只有兼具科技与资本的企业才能真正地做好手机,而那些曾经的枭雄或者未来的常青树,无一不是重视科技的典范。
手机的鼻祖应该是摩托罗拉,他们是最早拥有GSM技术的企业,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通信卫星,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自己设计手机、定义手机功能、几乎参与全部的环节。站在产业链制高点的企业,永远是重视科技,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而那些只有资本的作坊,纵然投入再大,工作再辛苦也只能赚着微博的利润且朝不保夕。
拿中国2008年的山寨风潮为例,涌入市场的大都是快钱、热钱,大量的资本对技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唯一的技术含量可能就是架起一条永不停止转动的组装流水线了,至于芯片、设计、专利等等,只要花钱能搞定的,绝不自己搞研发。山寨机风光一时,有些老板们也赚了不少钱,但生意的本质注定了其短暂且不美好的命运。iPhone横空出世之后,原有的产业链哀鸿遍野,山寨机企业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便悄然倒地,深圳地区原本热火朝天的手机工厂,现在已经长满了高高的野草。
近两年,中国智能机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口碑,成为苹果、三星之外的有力补充,销量成绩单更是亮眼。但除了华为、中兴、联想等少数巨头企业重视科技,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研发之外,更多的中国制造商也只是抱着“再发一笔横财”的商业想法。做空调的、做电视的、做冰箱的也都杀入智能机领域,效果非常不好。
只有尊重科技,才有光明未来
反观Google、苹果、微软这样的企业,在科技和商业面前,这些人永远选择把前者做好,再谈商业利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健康的企业结构应该是科技决定了商业利益,而后让商业利益对科技的发展起到反作用。比如中国最强电信企业华为,他们依靠长年的科技研发,沉淀出了大量的通信专利,这些科技成果让他们在电信设备、终端网络等领域攫取了不错的商业利益,而任正非又舍得把利润的10%投入到研发之中,最终形成正循环。
重视科技,企业才能拥有光明未来,着手改变自身风气,让科技从业者,真正有智慧的人获得更高的薪水以及更多的尊重,才是基业长青之道。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