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煤矿工作20多年来,从一名综采“三机工”逐步成长为机电班长、机电副队长、队长,他始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并以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榜样,他就是铜川矿业陈家山矿综采队队长何万明。
打造班组特色文化,从我做起
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是何万明干事的根本。为了彻底消除机电设备事故影响,实现安全高效目标,他除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课本知识外,又和矿动力科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综采机电设备疑难问题及薄弱部位检查维修。同时,利用网络、电话不断和综采机械设备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拿到厂家配套的图纸后,又组织区队机电技术骨干利用班后业余时间进行机电技术专业知识学习交流,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区队学习的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2014年至2015年,他组织、带领区队技术工业余参加培训学习62次,共计170人次,为本队解决了技术人才匮乏和班组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在综采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方面,他始终坚持管理出效益这个“理”,坚持做到:“设备故障得不到彻底排除不开机,设备检修过程中,不能确保检修工自身安全不检修,安全责任监督、检查不到位不开机”的管理要求,并研究制定了《综采队机电维修管理制度》《综采队机电维修安全管理责任制》《综采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流程管理》等制度。他的严格要求和精细管理,使综采工作面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了安全生产。
瞄准“零”目标,创新安全管理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话题,在安全管理上,何万明始终坚持“向安全要效益”的思路,把“人本管理”与区队班组安全文化同时抓,相渗透,达到相互作用的效果。他利用职工班前准军事化学习和安全活动日,认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技术知识与法律法规学习,在注重干部职工“岗位描述”考核的同时,不断用煤矿事故案例启发教育职工坚持按章作业。他常说:“没有精细化的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就永远不会有保障。”他把从煤墙、运输机到支架,从顶板、底板到两巷安全出口,都按照“三直一平两畅通”和区队《精细化管理验收考核细则》严格上尺上线,从不放松每一细小环节,为安全生产打好了基础。
对于在班前安全确认中或工作中出现思想情绪低沉等现象的职工,他在要求严禁职工带思想情绪入井的同时,及时找其谈心,并帮助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一次,一名工友为妻子治病而发愁现金不足,他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从自己兜里掏出五百元,交给了这位工友,使这位刚调来区队不久的职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注重技术革新,身先士卒“领航”
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煤炭价格持续低迷,职工思想情绪出现波动,生产、经营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为此,何万明及时对职工进行形势宣传教育,疏导职工思想情绪。同时,他还积极深挖内潜,降低生产成本。在班组中全面实施成本倒算法来换算、控制班组材料费用,组织开展“修旧利废”和“小革小改”活动,千方百计降低班组材料支出,确保区队每月下达的材料配件指标绝不超控。他下井抓安全质量管理的同时,自己也拿起扳手,拆除回收两端头废弃的锚杆、锚索等废旧材料,特别是对综采工作面扩音电话连线插头易损部位、综采转载机侧电缆保护装置进行改进,组织支架维护工对损坏的支架阀片、千斤顶等配件进行维修,降低了吨煤生产成本。
深入现场抓煤质,节能减排保经营
煤炭质量影响着原煤销售和煤矿信誉,对此,何万明千方百计在确保降本提效的同时,把加强综放面煤质管理,减少矸石量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他坚持深入工作现场,在认真观察顶板与老空煤、矸石变化的同时,亲自投入到放顶煤工作中去,并且把自己工作实践经验作为强化班组煤质管理的手段之一,亲自制定了《综放工作面放顶煤及煤质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要求班组顶煤回收率必须达到85%以上,煤炭发热量达到5100大卡以上。按照他的工作经验,采取多轮循环和隔架放煤、见矸及时关闭“窗口”和根据顶板变化情况,适当调节采放比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在确保煤质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原煤产量和顶煤回收率。
一滴汗水,一份收获,何万明先后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和“优秀青年管理人才”,2014年获得了铜川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今年又被陕煤化集团评为“劳动模范”。 (郝龙 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