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古诗咏月

2023年09月13日

□吕达余

望月怀人是中国传统诗词常见的题材。月亮里除了传说中的奔月嫦娥,伐桂的吴刚和捣药的白兔,可让人生出一些绮丽的想象,为何还可以慰人离思?唐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样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高悬夜空的满月,银光无远弗届,天下皆可仰视。关山远隔之人,彼此虽不可见,但籍一轮明月,可将两地视线交集,观月思人,以慰情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中国是一个富有诗教传统的民族,明月良夜面对此景岂能无诗?于是咏月怀人之诗由此生焉,丰富了祖国诗歌艺术的宝库,也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看古人咏月怀人的诗词,真是精彩纷呈,各尽其妙。

苏轼写过几首中秋怀人的诗词,根据其处境与心境的不同,对月的情思是不一样的。他与其弟苏辙不能相见时,面对一轮中秋明月,他对月嗔怪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亮啊,月亮,你对我有恨么?偏在我兄弟不能团圆时,却出落得这般圆润!待得一日兄弟团圆了,一同赏中秋圆月时,苏轼却又说:“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却又恨月不长圆,盈而又亏,如同人间事,不能恒久花好月圆。

月圆之时令人易对远人生出思念,最为思念的恐怕还是情人与妻子。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面对高天一轮满月,“竟夕起相思”的诗人,灭烛看月满,披衣觉露寒,而情不能已,只能归卧“梦佳期”了。自古以来在对人的感情中,对恋人与妻子的思念,是最为深沉与缠绵的。

杜甫有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唐至德元年(756)八月,杜甫为安史叛军所俘,羁于沦陷后的长安,此诗为思念家中妻子所作。此诗艺术上最为人称道处,是从对方的一面着笔道来,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却揣想妻子如何思念自己,妻子“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望月情状的描摹,表现了诗人对战乱中妻女的深切思念。乱世中而妻离子散,是尤为人所沉痛的,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之念,并非一家一室之期盼。

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不说从前时局动荡与战乱频仍的年代,就是在如今民族振兴、国泰民安之时,人们为国家建设与自己的事业,也不免与亲友妻儿时有分离。在望月怀人之时,都希望彼此身体安康,在人间互相惦念牵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名句,所以久为人传诵,其缘由正在于人同此心。可谓天上一轮明月,人间几多情思,古诗人怕是已经替我们说尽。

上篇:寿带育雏
下篇:神秘大上方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8/201608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8/29/12959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