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说说开学 那些事儿

2023年09月13日

开学在即,各学校将迎来新生。那么,不同年级学生开学引发的各种现象,又带来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中小学新生开学该注意点儿什么

小学入学 精神安抚最重要

在新生入学前,最重要的是提前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流露出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

对新初一学生 放手也是一种爱

中学教师刘素芳说,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转变观念,在心理方面做好准备。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在十二三岁的青春叛逆期,他们的自主意识正在加强。如果家长还是像孩子在小学时那样,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管得很严,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习。因此,家长对即将开始初中生活的孩子要放手了。

进入新高一 要做好“吃苦”准备

某校高考教研组负责人马俊华说,从初中到高中,知识难度又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因此,升入高一,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和更远的往返路程,这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学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在新高一开学前后,家长都要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高中学习将非常辛苦,要做好吃苦准备。但经过高中三年后,就会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开学 消费几何?

笔记本电脑(4899元)、手机(1500元)、mp3(300元)、衣服和鞋子(1500元)、生活费(2000元)……这是陈女士给儿子准备的大学入学用品清单。自从儿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起,陈女士就开始准备孩子入学的物品,除了必要的日常用品外,最大的花销是在几个电子产品“大件”上。这些花销,占了全家近两个月的收入,面对这笔不小的开支,陈女士多少有些无奈,“现在孩子上学都是这个样,手机是必备品,笔记本电脑算是考上大学的奖励。”

“开学经济”火过头

“开学经济”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掏空了家长的钱包,面对这笔花销,很多家长表示既心甘情愿,又有些纠结。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能满足的还是尽量满足。”陈女士说,“自己家庭条件虽然一般,有时候孩子提出买东西,虽然自己觉得买了没什么用,但是怕孩子在外面觉得自卑,狠狠心也就买了。”

对于家长的这种想法,某中学的孙老师认为,这不是“爱孩子”,这么做会“害了孩子”。“我们学校有的学生,手机比老师的都好。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是因为不少家长为了联系方便,还是给孩子配备了手机,我们对此也只能默许,但关键是很多学生经常拿手机上网聊天,影响了学习。”而对于因此带来的攀比之风,孙老师更是深有感触,“每到开学,有的学生就会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新鞋子等,攀比心理十分严重。”

购买文具:家长希望“低碳开学”

很多同学新学期都要置办新的文具,上学期没用完的文具却被学生们无情地遗弃在角落。市民宋女士的女儿即将上三年级,但是看起来并不昂贵的文具仍然让她感到吃不消:“去年开学才买的书包洗洗还可以用,但孩子怎么都不肯,说是很多同学开学都换新书包,她也要买一个,要不就不去上学。不得已只好花了300多块钱买了一个新的,再加上换新的笔袋、笔、橡皮等看起来不贵的文具也得花好几百元,这个学开得可真不轻松。”

家长心声:学校要倡导“低碳开学”

学生家长胡先生告诉记者,往年,每学期开学必定要给儿子买一大堆新的学习用品他才肯去学校报到,今年他领孩子去买学习用品时却被孩子拒绝了,而且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老师说了要实行低碳开学,上学期能用的学习用品要尽量用,用不到的文具不要乱买。”听到儿子的话,胡先生不禁为学校提倡“低碳开学”的做法叫好。“虽然我们平时比较娇惯孩子,也知道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但总是狠不下心来,现在我们才发现,学校老师的一句话有时候比我们的千叮咛万嘱咐都管用,希望学校以后能对孩子的行为多做有益的引导。”胡先生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上篇:没有了
下篇:古代教育种种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6/8/2016083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8/30/12963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