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景波
金桂飘香,明月盈盈,又是一年中秋节。中秋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又是一年中最具诗意,最具人情、亲情、温馨、浪漫的节日。
中国人崇尚圆满,更喜欢象征温柔的月亮气质。农历八月十五月,这一天秋高气爽,月亮圆满,很是醉人,因此便成了诗人们的永恒话题。他们各自拿出看家本领,来表现月亮的美好,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可显示其才华。
诗人李白在他的《月下独酌》,半醉微醺地高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被世人誉为“诗圣”的大诗人杜甫,对八月十五的月亮的感触是怀乡情愁。他的《八月十五夜月》诗曰:“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李商隐,他对八月十五的月亮更有情,他想象着月中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原以为偷食了灵丹,就可以上天揽月,在天宫中享受无限的曼妙旖旎,然而高处不胜寒,寂寞无边,远不如低处的自由和潇洒。
还不得不说唐朝李朴的诗,他不比前边的三位诗人名气大,但他写中秋的一首诗却是别具一格。他没有幽怨怀愁,没有柔肠情迷,而是尽写自然,“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常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在诗人笔端,中秋月赋予了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而且成了夜间妖魔鬼怪的杀手,读来感人,给人以正能量。
不尽相思明月寄,天涯处处共此时。也许,这是诗人们的真心寄托,也是不少人心中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