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姣
近年来,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价格下滑让煤炭生产企业陷入困境,这种形势下,蒲白矿业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于2014年12月成立煤矿运营公司,对外承揽黄陵建庄矿业公司、黄陵建新煤化公司、神南柠条塔矿业公司的掘进施工等业务,该公司职工绝大部分来自于蒲白老区的煤矿。
面对这种新情况,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蒲白老区“走出去”职工队伍的稳定与发展,进行了调查思考。
一、“走出去”职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能本领恐慌是摆在老区“走出去”职工面前最大的“拦路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种,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心理恐惧”,而“走出去”职工多数来自老区,年龄偏大,记忆力、体力等诸多方面存在适应问题。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是新区掘进,在老区掘进断面为13平方米,新区掘进断面为20平方米,掘进新工艺对职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更不用说新型机电设备的使用,一些职工岗位变换后,要适应新的工作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思乡恋家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和缓解,是摆在“走出去”职工面前的第二道“拦路虎”。据统计,该公司76%的职工都在39—47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他们离开老区远赴新区创业,陌生的环境带来的亲情、人际关系等客观隔离,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有些职工缺少家庭的关怀,亲情的温暖,而变得情绪烦躁不安,再加上生活工作环境的限制,职工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甚至出现个别职工下班后沉迷于酒桌、牌桌及其他不良嗜好。
生活环境适应是老区“走出去”职工面临的又一道“拦路虎”。“走出去”职工初到新区,从环境的陌生感到气候、饮食、住宿都不适应,以前的家庭式个体生活,现在变为宿舍式集体生活,原来饮食习惯以家庭团桌温馨就餐模式为主,变为食堂个体单调就餐模式,还有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节假曰走动,也成为一件难事。他们都有割舍不断的亲情、友情,人毕竟是社会人,原先熟悉的生活环境突变为陌生的生活环境,肯定有一个适应阶段。
现在的职工利益诉求更加具体,思想精神追求更加现实,以上三个“拦路虎”是企业和职工不得不面临解决的难题。
二、精准施策破解“走出去”职工的难题
面对上述难题,需要企业和职工共同积极面对,努力克服解决。
(一)企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走出去”职工的技能素质。公司管理人员注重在学好、吃透、掌握好质量标准化标准上下功夫;工程技术人员重点在按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编制作业规程、技术措施,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普通工人重点放在现场示范,操作技能上下功夫,力求培训内容结合实际,面向一线,以提高岗位标准操作能力为主,督促职工懂标准、用标准。
区队班组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引导职工标准化操作。一是班前会“培训5分钟”。班前会劳动组织任务安排结束后,随机提问1-2名职工对本班工作任务、安全有什么预知预想,主要谈自己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对不安全事件的预测。二是建立职工“知识超市”。由于职工工作繁忙,加上部分职工文化水平有限,可以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骨干、劳模、领导干部、优秀班组长的作用,编写现场操作手册,通过他们的知识储备转化成“知识超市”,职工缺什么,就到“超市”里拿什么,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二)搭建实现与家庭沟通桥梁。公司合理安排休假和交通车辆,使新区老区拉近距离;努力打造温馨的“宿舍家文化”,安排“夫妻房”方便家属来矿探亲。开展“大讨论”、一封家书(“走出去”职工采用手写的形式,把自己在新区的情况告诉家里,让家人放心)等活动,逐步建立“大家庭”QQ群、开设“贤内助”畅聊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及时向广大职工家属讲述“走出去”的意义,传递信息、解答疑问;邀请“走出去”的职工代表讲述自己的故事,组织职工家属讲述自己是如何承担起全部的家务,支持丈夫“走出去”工作,以春雨润心的教育,让职工家属们理解公司“走出去”政策的好处,积极支持亲人和其他职工走出去创业。老区的职工家属与新区“走出去”职工互动交流,把“走出去”职工的亲人接到新区,组织参观“走出去”职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等,使家人对“走出去”职工放心,让“走出去”职工安心。实施家庭大后方暖心工程,为留守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三)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在就餐方面,提高饭菜质量,照顾职工的饮食习惯,增加小吃、面食;住宿方面,改善住宿条件,为宿舍配备电视、洗衣机,安装WIFI,提供卫生所、小超市等生活设施;业余生活方面,购置健身、娱乐、书籍等用品,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缓解工作压力,可以开展职工喜欢的文体活动,例如摄影晒美景活动,鼓励职工下班之余,用自己的手机拍些新区的景色、花草树木等,发给亲人和发在朋友圈。通过生活条件的改善,让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作者为蒲白矿业煤矿运营公司工会女工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