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一本书,舒舒服服来读书……”这是12月15日中午12时左右记者在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职工书屋看到的一幕。
走进这个可以容纳百余人的职工书屋,除了书架和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个服务吧台,仅有的两名工作人员把吧台和书屋整理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每当有人进入书屋,工作人员都会轻声地问:“您需要咖啡还是茶水?”随之,工作人员冲好咖啡或者茶水递给来人,他便端着自己需要的茶水或者咖啡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安安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
据宝鸡卷烟厂工会副主席徐静介绍,2008年10月“宝烟”从宝鸡市老市区搬到高新区后,采取“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中午吃饭休息只有2个小时。而职工基本都生活在老厂区,工作在新厂区,两地相距十几公里,中午不可能回家休息。吃饭有职工食堂,中午休息的问题怎么解决?厂工会通过调查摸底,集职工的意见为一体:就是要建立一个高档次的职工书屋,既解决了职工休息问题又为职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之后,在厂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由厂工会牵头和管理,建起了这个职工书屋。
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该职工书屋藏书量已达到3万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业务等各类书籍。厂工会还依托职工书屋,相继成立了“宝烟职工读书俱乐部”等职工读书组织,长期性的诸如“中华传统文化抢答”、“好书推荐交流会”等活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使之成为“宝鸡图书馆外阅点”和“全国优秀职工书屋”。
记者发现,在这个职工书屋,多数是软绵绵的靠背大沙发。工作人员黄宝琴介绍说:“这是我们厂党委提出的‘微服务’所产生的结果”。她让记者亲身体验后问:“这沙发是不是坐着很舒服?特别是在夏天,职工中午都没地方休息,来这儿看书看困了就可以眯一会儿。”黄宝琴还告诉记者,在夏天,除了茶水和咖啡,他们还免费供应冰镇饮料。
看到有几名职工在看手机,黄宝琴说他们这儿有Wifi专门方便职工利用手机上网。她随手拿起记者书桌上的一个小针线盒说:“我们这儿还有针线盒、血压计,这些都是为职工提供‘微服务’的内容”。“微服务”,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为职工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职工想到的,我们必须想到;职工没想到的,我们也要想到!”谈到此,记者试探似的摸出一支烟,黄宝琴会心一笑:“想抽烟了?这儿不允许!”转过身,她推开服务台旁边的一扇门,里面坐着几名职工,一边“腾云驾雾”,一边手不释卷。“原来,这儿是吸烟室,想得真周到!”记者在心里说。
从吸烟室出来,宝鸡卷烟厂宣传科副科长李振旗匆匆忙忙来。他和记者是老朋友。李振旗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忙,他今年“两学一做”的笔记好多时候都是在职工书屋做的。每天抽出一小时,一边学习,一边做笔记,“一杯清茶、一本书,欢欢喜喜读书学习!”
从走进职工书屋,记者一直在思索宝烟职工书屋为什么如此受职工欢迎?结果让李振旗一句不经意的话给诠释得十分透彻。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