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舟
国有企业党建是党的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党和国有企业的形象。为此,笔者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就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建议方面进行初浅的分析与探讨。
问题及原因
领导不够重视,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抓好党建是称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责任意识淡化,没有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定期议党建,认为党建工作是“副业”,创造不了效益,是“软任务”,抓经济是“主业”,是硬指标,经济效益好了,党建工作自然就有地位。落实党建责任制不到位,对什么是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什么要抓党建工作责任制、怎么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工作方式简单,创新举措不多,致使党建工作任务不落实,工作不扎实。
缺少激励机制,党务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由于党务工作量大,是公认的“清贫”角色,出力操心多,短时间很难出成绩,见效果不如行政工作立竿见影。同时,对党务干部的激励机制较少,政治上给予的关心关怀不够,出口不畅,交流、提拔、重用的少,普遍进步较慢,导致大部分国有企业员工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党委在选拔任用党务干部时,水平太低的干不了,有能力的又不愿意干,而干上的,又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人员是兼职的,精力不集中,兼顾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水平。
结合的不紧密,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脱节。国有企业党组织大都就党建抓党建,与中心工作、行政工作、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把党建工作事务化,缺乏深入研究,办法不多、力度不够,找不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的结合点,党建工作“两张皮”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脱节,还没有完全走出“形式化、务虚化”的不良循环,削弱了党建工作的成效。其结果是党建工作没搞好,业务工作也没有做好,为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的作用进一步弱化。
开拓创新不足,教育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党建活动经费投入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方式缺乏创新,活动载体不够丰富,党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呆板、陈旧,形式老套、死板,缺乏创新,仅仅停留在读读报纸、学学文件、看看录像、听听报告上,缺少吸引力,实际效果不佳。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致使许多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阶段性的工作重点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缺乏解决复杂事务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强化领导,确保党建责任制落到实处。强化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书记的管党责任,明确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党委书记定期议党建,不定期督导检查党建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要建立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公开承诺制度,增强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建立党委书记联系点制度,解决实际问题,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要完善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双向述职评议”制度,强化党委书记管党的责任意识。
强化创新,确保党建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国有企业单位党组织要积极探索活跃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党员乐于接受的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既要开展好中央、省市委要求的载体活动,又要找准党务与行政工作的结合点,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开展切合实际的党建载体创建活动,充分体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党建特色载体活动,推动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让国有企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品牌”越来越精,群众越来越认可。
强化激励,确保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建立党务行政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实行党务、行政干部双向交流,打破党务干部“终身制”。同时,对党务干部要厚爱一分,对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成绩突出的党务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调动党务工作者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整个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活力。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师资力量和学习经费,支持党务干部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历教育、专题讲座等,适时组织他们外出到党务工作开展的比较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提高业务素质和党建创新能力。
强化措施,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把党建工作作为考核部门单位党务整体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加强对支部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防止有章不循、流于形式。要实行党建工作“问责制”,明确问责对象和内容,规范问责程序和结果,进一步强化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意识和责任,提升国有企业单位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作者为陕煤化实业集团澄合医疗中心政工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