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礼媛
一直喜欢古诗文,不是故意装风雅,而是内心深处对古韵诗风的一种热爱。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之风。我深深地为发起者点赞,不论那些国学宣扬机构是利益驱动,还是真正的趋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尊崇,我乐于并且热心地参与其中。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看的多了,虽然自己还不能达到作诗赋词的程度,但碰到应景的画面,也正如一位喜剧演员所说:“此时此刻,我想赋诗一首。”
记得有个故事讲,当你身处孤岛时,只能带一本书,你会带哪一本?好像最确切的答案是《辞海》,想想好像是有道理。但如果是我,我可能会选唐诗宋词精选之类的书籍。《辞海》虽博大精深,但读来未免枯燥寡淡,一般的通俗读物,一遍尚可,读多了也就乏味了。而唯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古典文化精髓百读不厌。廖廖数语,场景、人物、心境、情怀一一跃然纸上。但凡能被历史沉淀,能经岁月洗礼,流传下来的大多是经典之作,有心怀天下的大道,有尊师孝亲的小爱,也有诗情画意的儿女情长,什么时候读来,都有种积极进取的能量在激荡。
前些天,小外甥女满怀委屈地给我诉说着她的忧伤,虽然当时自己正有事,我依然放下一切,听她的倾诉。小姑娘因身材问题嫌自己不够完美,缺乏自信,加之班上小女生之间的恩怨情仇,在理当欢声笑语的花季里,过的阴云密布。这个小外甥女自打出生起,就一直惹人喜爱,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女大十八变,越大越漂亮,在我眼中,她一直都是最漂亮,最可爱的小姑娘。听着她的委屈,真是出乎意外。小女孩十八岁,正处豆寇年华,是我这个奔四女人,穷尽一切,也无法回去的美好年岁。我一直认为,在那么美好的年华里,天大的事都不算事。我知道,不管我怎么安慰,她都没法释怀。人都年轻过,自信如我,当年也有如她一般的忧伤。十来岁的我,也是胖胖的,外貌普通,家境贫寒。受姨姨帮扶,将我从农村带到城里,不论怎么相处,都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过得十分谨小慎微,常常看着姨家两个表妹在父母面前任意撒娇,那一刻真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当时心情灰暗的只想逃离一切。现在回头想想,还真得感谢曾经的风雨磨砺,才让自己后来走得一路顺利。
花自飘零水自流,时光就像一个冷漠的路人,任我们在尘世里悲伤欢喜、聚散离合。我们常常把自己看得太重,在乎着、计较着、焦虑着、忧患着,让自己时常陷入心灵的困顿,不得轻闲。行多久,方为长远;思多久,方为远见。人生有多长,一辈子也不过三万天,永远有多远,回头看,人生已走一半。人生很短,让我们在不长的生命中学习更真诚的对待自己和他人,在每一个相会、每一段共处时光里都能全心的付出和融入,让每一刻相待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成为最幸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