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地方去产能迎半年考。笔者了解到,按照国务院要求,近日多个省市区密集部署,全面开启自查。作为首要督查重点,煤炭、钢铁去产能在今年5月初已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和46%,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几无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回升之下企业复产冲动难抑制,在经济下滑、财政收支压力下地方去产能积极性似在减弱,而且人员安置、债务处理面临巨大压力。业内人士建议,需统筹好去产能与稳增长的平衡,加快培育新动能。同时,尽快出台处理债务等具体措施,缩短奖补资金到位时间,提高额度。
进展 地方去产能迎半年考
今年5月31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开展第四次大督查。据笔者了解,6月份以来,黑龙江、湖南、吉林、浙江、贵州、西藏等多个省市区密集进行具体部署,下发任务分解清单,目前已经全面开展自查。按照要求,7月5日前要将自查情况上报,7月中旬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进行督查。
此次大督查的首要重点内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去产能。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今年要压减5000万吨左右钢铁产能,退出1.5亿吨以上煤炭产能,淘汰、停建、缓建5000万千瓦以上煤电产能。
“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共退出煤炭产能6897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6%。”在此前5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协会人士也告诉笔者,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没有悬念。
压力 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理难题待解
去产能面临的难题并不止于此,人员安置、债务处理更是进入最较劲阶段。据了解,2017年黑龙江省高校有21.9万名毕业生,比2016年多1.1%,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沉淀,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流安置职工将达到3.5万人,一些前期隐性失业职工将逐步流向市场,双方叠加导致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河北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国家压减过剩产能并不是压减企业,企业还要生存发展。目前,企业压减产能涉及金融债务、下一步发展资金和职工分流的压力。
他建议,一是出台具体措施,限制银行对压减产能企业抽贷,应当有保有压。二是提高奖补资金额度,除了妥善安置职工外,还要考虑企业转型的启动资金,通过企业安置职工。三是尽量缩短奖补资金到位时间,建议从封存或拆除装备开始的时候就发放奖补资金。
事实上,在国家去杠杆及债转股相关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今年来各省也在探索破解巨大债务压力的方法。“今年来,众多钢企和煤企纷纷与债权银行签订了债转股框架协议。但目前实际落地的很少,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协议阶段,多数金融债权机构其实并不是特别积极。”有银行业人士称。
上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相关人士也表示,现在很多债转股还不是真正的债转股。有关部门正在探索研究相关细则,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破解债务难题。 (王璐 李建平 闫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