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炙烤着关中大地。面对60年未遇的高温、干旱,肩负大型灌区抗旱减灾、服务“三农”和保障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管理局(以下简称二黄局)抗旱一线的“女兵”早已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奋战了很多个日夜。
配水站秦丽 “我们一家都是水利人”
“今年夏灌用水,持续引水到今天已经第72天了,秦姐24小时坚守在调度岗位上,而她家就在单位旁边,为了工作,她几乎没咋回家。”二黄局配水站调度员唐菲说。她口中的秦姐便是配水站调度组组长秦丽。
“配水站是管理局执行水调指令的核心部门,也是调度指令执行的发令者。调度指令执行的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整个灌溉生产的好与坏。”配水站站长崔永长说。秦丽自参加工作,在调度运行的3000多个昼夜里,控制渠道水位、关注机组运行、分析泵站配合、平衡区间用水,保障了灌溉平稳和高效运行,二十年间,在她的班内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
面对和家人平日里的聚少离多,秦丽却自信满满地说:“我父亲、爱人都在二黄局工作,我们一家都是水利人,我深信家里人会理解我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
灌溉员唐永娇 为了“要水”哭鼻子
二黄局孙镇总站是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工程进入蒲富塬区后的首座灌溉系统。提起灌溉员唐永娇,在这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可是我们站上出了名的‘铁娘子’!”同事陈平说。
见到唐永娇时,她正骑着电瓶车急匆匆从12公里外的田间地头赶回站上来找领导“要水”。原来因西窑八级站水泵出现故障,导致唐永娇所负责的东八支渠引水量远不能满足群众用水的需求。看着干涸的田地,急得她团团转。为了能让领导协调调水,解决困难,唐永娇哭了鼻子。
“小唐负责的东八支渠长7.3公里,涉及25个村小组。灌溉期间200多天,她基本上是天天上渠巡查,了解水情,及时做出调整,使群众尽可能多浇地。”孙镇总站副站长蒙林青说。
机电工杨雨 “能成为水利人我很幸运”
初见杨雨,是在沿黄公路地处偏僻的二黄局北干二级站。她黝黑的皮肤,一身蓝色工服,头上扎着的马尾辫,增添了几分年轻人的活力。今年25岁的杨雨,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
“杨雨刚来时,虽说是实习生,但她却能虚心请教、细心钻研。”班长苏青峰说,机组大修时,从拆除到调整数据,再到组装、记录数据,巡视设备正常运转情况,杨雨都会反复进行,她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在实习期,杨雨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成为“水利人”,她说水利这个大家庭给予了她很多温暖、关怀以及帮助,最为重要的是水利人能造福百姓。
“经过在单位的实践与她自身的努力,杨雨在7月底已顺利通过单位考试,成为正式员工。”副站长田鹏介绍说。
□本报记者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