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超级假期”见证的成长和改变

2023年09月18日

今年国庆、中秋假日叠加,构成了一个长达8天的“超级假期”。随着假期结束,相关数据和盘点一并出炉——据国家旅游局消息,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旅游市场供给充足、需求旺盛、运行平稳、安全有序,全国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前7天与2016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

人们印象中的长假总会不时爆出一些堵心的事,比如某个景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旅客滞留,有游客实施了不文明的行为,某地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个别游客“被宰”、被伤等等,而今年,类似的事情鲜有发生。

新华社10月8日的报道盘点了此次双节长假的几个关键词——“正能量”“厉害了,我的国”“文明节俭成时尚”……这当然不能涵盖所有人的感受,但对一些假日新风,人们还是有目共睹的。某种角度上说,过节放假也见证了一种成长和改变,包括个人、家庭的变化,也包括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

比如,旅游文明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旅游文明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宣传引导、制度建设、法规执行和落实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游客都是一张“地域名片”“国家名片”,个体的行为可能影响、抹黑整个地域甚至国家的形象和声誉,进而有了更多旅游自律。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假期,在天安门广场坚守11年的老环卫工人表示,“游人多了,垃圾量却降了”;高铁上,一位父亲陪着两个孩子在车厢连接处玩耍,只因“孩子顽皮,怕影响别人”;景区里,有游客将瓜子壳小心地装在塑料袋里……带着文明去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践行。

比如,休假内涵和形式的多元。长假应该怎么过?今年显然有不少新意和亮点。在北京,有地铁列车的车厢里刷满了此前“众筹”来的对祖国的表白——“祖国母亲,咱俩一个星座的!”“请原谅我文采不够,对祖国的爱不可名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全国多地,生态旅游、智慧旅游得到推广。在境外旅游,国人动辄大手笔“买买买”的情况减少,更倾向于深度了解国外的历史文化,“乡村小镇游”“博物馆主题游”等受欢迎,参观大学、看篮球比赛、观看文艺演出等成为热门选择。不难发现,人们的假日生活已经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更多追求——长见识、有文化、涵养自己。

不可否认,假期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不够文明的事情发生,但“瑕不掩瑜”,随着国人整体素养的提高,类似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少。

有网友调侃,这个假期太过“绵长”,但“绵长”的假期并不枯燥。不管是与家人团聚、出游,还是宅在家里放空自己、看别人狂欢,哪怕是在忙碌的加班、坚守岗位中度过,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成长和感悟。人们晒出的喜与乐、想与思,感知到的各种变迁、便捷与成就,萌生的各种家国情怀与自豪感,无一不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国家发展进步的映射。厉害了,我的国!加油吧,每个人! □林琳

上篇:读文品人见智情
下篇:期待新版红楼精雕细琢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7/10/2017101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7-10/12/17664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