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商店的“女状元”
金色的十月,沙美华代表七千多名待业青年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铁道部第三届团代会。消息传开,同伴们喜不自胜,奔走相告。
谁说待业无出路?谁说待业没作为?请看她,一个二十岁的姑娘,怎样成为受人欢迎的商店副主任的吧。
八一年九月,小沙被提拔为商店副主任。“哼,一百多名待业青年,她一个丫头能压住阵?”面对这种议论,这位憨厚、朴实的姑娘神情自若。她放开胆量先抓整顿和管理。头一斧,就把固定工资改为浮动工资,将每月的营业额落实到个人。这一下,犹如快刀斩乱麻,商店面貌大变。青年们迟到早退、上班时间逛马路、看电影的现象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大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广开门路,增摊设点,星期天也要赶到十几里外的郊区集市售货。营业额由每月的四万元一下子增加到九万元,个人月收入也由过去的三、四十元猛增到八十多元。看到商店的变化,谁不夸小沙这一斧砍得正,砍得痛快!解放路综合商店位于西安火车站附近,这里国营、集体、个人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小沙想到,社会主义商业的竞争首先是文明经商之争。她从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入手,研究顾客的心理状况,制定了改进服务的措施。他们实行了一分钱的买卖:糖卖一个,烟卖一支,酒卖一两。建立了“柜台纪律”,“岗位责任制”,开展了“争当优秀营业员”等活动,不断增强商店待业青年文明服务的自觉性。在小沙的倡导下,他们还增设了为顾客免费送货项目。六月份到现在,他们先后为集体和个人送货上门三十多次。今年以来,他们收到顾客的表扬信件二百多封。
沙美华同志热爱自己的事业,爱惜商店的一切财产。平时,废纸盒,废瓶子,她都收集起来,卖给废品站。对于损害集体的行为,她总是挺身而出。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和赞扬。
本报通讯员 常二庆 芦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