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做人
焦仁贵
为作文而丢人,为扬名而出丑的事,在一些文人中常出现。抄袭剽窃别人文章的事常有发生,不断遭到读者的揭发、报纸的批评,然而从未绝迹,似乎越来越严重,仅以近日为例,《解放日报》披露了一名颇有名气的编剧,“创作”的反映造船工人生活的影片受到好评,事后才知是编者窃取他人劳动成果,在原作者的剧本上略加改动,窃为己有。《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相继在两天内,各揭发了一名叫做柴衡的“作者”的抄袭行为。至于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强行署名平分稿费者,也时有所闻。
看来作文与做人有密切联系,应未作文章先做人。古时候,人们也是很注意文人的做人的,有一则民间故事:某地有一个举子进京赶考,途经小镇,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他便急忙用脚踏住,环顾周围无人,便拾起装入自己腰包。这一举动,恰被一位老者看见。进入考场,该举子文章精采,可却落了榜。原来主考官正是看到他拾钱的那位老者,主考官随手写一首小诗赠他:一枚铜钱尚动心,要他为官定害民。贪心从此须悔改,未作文章先做人。这位老者的见解是对的,为官之道也好,为文之道也好,都首先必须做人,做个有道德的人。这则故事对我们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对于抄袭者的揭发,意在使其悔改,看来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更重要的还要使其改造思想,摆脱金钱、物质、名利的纠缠,做个老实的人,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