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读《屋檐下》
《开拓者》征文三月二十九日刊登的微型小说《屋檐下》,是一篇成功的作品,读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作者在仅有五百余字的短小篇幅里,以娴熟流畅的笔触,通过李明一家对待在屋檐下避雨的卖韭菜老汉态度的描写,表现了某些城里人的私心以及一位普通老农的淳朴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小说不落窠臼,对于卖韭菜老汉的刻划着墨甚少,较多的是交代、铺陈李明一家三口的活动。先是写李明的暗自忖度、内心独白:“叫他到厨房来暖和一下吧,他想,可是要开饭,不太合适。让他去房间里坐坐?也不行!地板刚擦过,沙法套也是新换的……”;接着是天真无邪的儿子小强用妈妈的保温杯给老汉端水;李明的责怪;孩子的辩解;极讲卫生的妻不惜让老汉使用自己心爱的有机玻璃保温杯的用意,这一系列的细微描述,顺乎情理,丝丝入扣,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尤值得称道的妙处是在小说的结尾。当李明预备讨价还价买韭菜时,老汉已人去檐空,他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担心那只杯子被老汉“顺手牵羊”。出乎意料,“厨房的窗台上稳稳地搁着那只有机玻璃保温杯,杯边还有一捆鲜嫩的、青叶白根的韭菜……”一篇至此,嘎然而止,既没有作者的说教,也没有主人公的歉疚和感慨。然而,卖韭菜老汉的形象却已经塑造得栩栩如生、可亲可爱了。留给了读者悠长的回味。
《屋檐下》记叙的是日常生活里的一桩小事,剪辑的是人与人短暂相处的一个片断。但它向读者揭示了美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启迪和教益。这便是小说成功之所在。 王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