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拣”谈起
梅承鼎
从前,有个妇女见六岁的儿子拣回一只小花鞋,爱不释手地说:“这鞋真漂亮,你妹妹穿正好。可惜只有一只。”儿子听了,又跑到拣鞋的地方去转,果然在一个窗台上发现一只同样的小花鞋。于是,偷偷拿回家来:“妈,我又拣到一只。”他妈见了眉开眼笑:“真会拣东西。来!赏你一颗糖。”儿子尝到了甜头,就经常到外面去“拣”。由小时“拣”鞋,发展到大了“拣”箱子,最后因抢劫罪被判死刑。那妇女追悔莫及。
前几天,我邻居小刘的学龄前独子刘小武从外面拿回一个梨子来,小刘问:“哪来的?”“街上拣的。”“街上不会有梨子拣,好孩子应当说实话。”在父亲耐心开导下,小武终于承认:自己是在一个水果摊上拿的。小刘对儿子讲了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道德的行为之后,牵着小武来到水果摊前,向卖水果的老大爷说明原委,送还梨子,赔礼道歉。行人见了,纷纷称赞他教子有方。
孩子拣回东西来,父母态度如何,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东西到底是孩子“拣到的”还是“摸来的”,我们做父母的应当仔细分辨,如是偷摸来的,那定要从严批评教育。即使真是拣来的,也应还归原主。切莫象前者那样,鼓励孩子去“拣”,使孩子走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