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辛苦一分才
北杰
一九三〇年,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是谁向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提出了挑战呢?学术界一时舆论哗然。清华大学的熊庆来教授看过了论文,急忙打问:“这个作者怎么没听说过?他是哪国留学的?现任哪个大学教授?”几经查询,才知道论文作者是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年轻店员。这位年轻店员就是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从小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在家当店员。但他酷爱数学,潜心自学,并经常在干活和闲暇时求解数学中的难题。后来他在一个学校干杂工,当庶务员兼教员。白天忙一天,晚上还要帮助母亲料理店务,只有到夜晚很深的时候,他才读书学习,钻研数学。
他曾在极端困难的逆境中刻苦学习和钻研,写出了六十万字的著名数学论著;也曾在英国和美国那种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学习工作过,但他始终潜心攻读,刻苦研究,发现了著名的“华氏定律”,写出了许多世界高水平的论著。尤其是一九五〇年回国后,他更是如鱼得水,致力于祖国科学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华罗庚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发愤努力、自学成才的道路。他曾深有感触地作诗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