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调整中迈出新步伐
——记改建后的西安毛纺厂
西安毛纺厂是在经济调整中改建转产的新企业。三年来,这个只有七百二十多名职工的小厂已为国家积累资金五百多万元,被称为工业调整中的“一枝花”。
这个厂的前身是郊区水泵厂,过去,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生产的潜水泵滞销,负债累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他们通过清除经济工作极左路线的影响,打开了职工眼界,决心把农机厂改建成毛纺厂。八〇年三月,改建工程开始。筹建组充分利用原有的厂房和设备,原计划安装的三千二百个纱锭,有一半装在经过改造的旧车间里,这不仅节约了资金,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八一年三月,毛纺厂就投入了试生产,年底就为国家积累了一百二十多万元资金,实现了当年改建,当年收益。
去年,全国针织绒线出现了销路不畅的现象,这个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花色品种求发展的方针,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在竞争中打开了销路。同时这个厂十分重视了解市场信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用户,不同地区的消费需要,调节生产。当他们发现东北一些城市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却喜欢穿比较薄的羊毛衫,就有针对性地生产细纱支,保证供给。目前,该厂产品畅销四川、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东北各地,出现了销路畅通,供不应求的好形势。
今年元月,化纤品全面调价,这个厂的产品价格下降百分之十七点五,仅这一项就要少收入九十万元,但这个厂由于生产经营好,还是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利润计划,截至十一月底,实现利润近一百五十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四十二点六八。随着生产效益的提高,职工的生活福利也随之得到改善。职工们说起党的三中全会,说起经济调整政策,无不拍手称赞。 (周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