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妄讥“半夜钟”
□ 作者 贾培熙
贾培熙
文学史上,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其《六一诗话》中,对唐代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尾句,加以讥嘲。说夜半更深,人皆酣睡,不是鸣钟的时分。他因耳闻过某些地方于人死之后,有敲所谓“无常”钟的说法,便据以推而断之:姑苏寻常夜半是不敲钟的,张继所言,不过是碰巧听到,偶然为之罢了。
欧老夫子的结论对不对呢?后来;南宋有个文士曾慥,用他亲身的经历作了否定。曾慥说他有次路过姑苏,晚上借宿于一寺院,睡到半夜,突然被叮当的钟鸣惊觉,他向和尚们打问敲钟的缘故,和尚回答说,只是给人报告时光已经进入了后半夜,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见夜半敲钟,乃是姑苏寺院独有而惯常的作法。
《遁斋闲览》记载的这则文人轶事,给人以一个哲理性的启迪:大千世界,事物纷杂,各有其特殊之处。如果不作调查了解,仅凭常规、传闻去推测判定他人所述某一具体事物的状况是确是误,即令博学多识如醉翁之辈,亦是要出偏差闹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