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灶君不吃胶牙饧
商子雍
无论对一个人,抑或对整个社会,那种制约、监督的力量还是都应该有的。所以,我始终认为,最早创造出灶君形象的那个(或那些)人,的确是很有些见识。试想,以人间之广土众民,以天帝之高高在上,要想毫厘不差地判明是非,做出赏罚,若是没有灶君这么一个常驻下界,按时记录人间功过,岁尾上天禀报的角色,谈何容易!
然而,在灶君兴时的旧时代,人间的是非却似乎从来不甚分明,天帝的赏罚也好象总是不那么得当。若究其原因,我想,其中之一恐怕就是专司检察之职的灶君因贪吃而坏事,被人家用胶牙饧牢牢地粘住了牙,上得天后张不开口,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倘若灶君从不吃胶牙饧,每逢腊月二十三,便抖擞精神,扬鞭催马,升腾而上,在那天帝案前,口齿清楚地历数富豪权霸之恶迹,褒扬平民百姓之善行,并提出处理建议,使得善恶有报(当然,以天帝英明为保障),岂不甚好?
当然,一切神话,都是来源于产生神话的那个时代的现实。灶君,还有糊弄灶君的那些手段,无非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再现罢了。所以,人世间多是贪赃枉法的官吏,神话中也没有不吃胶牙饧的灶君,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社会制度的更新,使得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完全有别于旧时的大小官吏,于是,神话中的祭灶之举,也就同人世间的贿赂之风一起,逐渐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只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所造成的十年浩劫,才使得少数人重新拣起当年对付灶君的武器,来对付眼下那些手中有权,嘴又贪吃的人物,以谋一己之私利。君不见这些人但逢招工、参军、分房、升学、提级、分配……之时,就要大摆酒宴;而且,也往往能够收到如民间俚语所说的“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的奇效呢!
正是由于此,我才产生了“倘若灶君从不吃胶牙饧……”这个在旧时代根本无法实现的奢望。我想,在今天,有党中央的三令五申,有各级纪律检察机关的督促教育,有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从领导做起,端正党风,进而彻底搞好社会风气,当然是大有希望,指日可待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