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2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一天的长短 支柱(小小说) “开拓者” 征文 春日(套色木刻) 有感于“混” (随笔) 脏毛巾 塞上歌舞动古城 对话录 迷人的眼睛 纱厂短笛 不熄的矿灯 谜语 陌上桑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有感于“混” (随笔)

□ 作者 西安味精厂 梁东

西安味精厂 梁东

“五十年代干,六十年代喊,七十年代看,八十年代混。”“混”似乎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有个青年,追求时尚,风度翩翩,言谈举止全是“现代化”的。你问他现在干些什么,他说:“混呗!”还说:“混有三大好处:奖金一个不少,工作轻松愉快,生活优哉游哉!”听此言语,着实令人不安。

最近上演的滑稽戏《阿混新传》,它令人在笑声之余,还想到了许多。

剧中的杜小西,可以说是个“大混子”,他不学无术,油腔滑调,工作吊儿浪当,生活自由散漫。在青工考试中,他不懂装懂,弄虚作假,令人哭笑不得。在厂里混不下去,就又混到农村。万元户、大彩电、美丽的农村姑娘,成了他追求的目标,似乎农村是实现他美好理想的世外桃园,不用费吹灰之力,他追求的东西垂手可得。然而,张大爷关于混合饲料的考试,戳穿了他的“西洋景”,使这个自称农业饲料厂“技术员”的阿混原形毕露。羞耻、悔恨,使他无颜再见女友,便逃之夭夭了。在严厉的生活面前,他醒悟了:混是没有出路的!

现实生活中,象杜小西这样的阿混还不是绝无仅有的。希望这些人以杜小西为鉴戒,趁早收起“滥竽”,不混为好。扎扎实实学些真本事,不辜负家长的希望,老师的教育,同志的帮助,为人民为国家做些好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