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里, 几片嫩叶
——写给《开拓者》文艺征文获奖者
肖云儒
(一)
又一个春天里,生活的大树以自己新的年轮记录着历史的步伐。你们摘下几片葱绿的嫩叶,让春天的气息润泽着、温馨着我们的眼,我们的心。你们捉笔于时代的春天,我们读着,更深地进入了这个春天的时代。
你们写得何其短,给予读者的却不少。你们将生活的短笛录制成了艺术的密纹唱片。在十来篇作品中,我们几乎看到了改革生活的全过程:这里有惰力和阻力(《烦不胜烦》、《花科长》),有从事业出发的无私举荐(《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上任伊始的信心和魄力(《开拓》),在任期间的责任和业绩(《六家院轶事》、《渴》),调任前的坚定和执着(《调动》)。各种类型的有改革精神的厂长,不约而同地成为你们注目的中心,构成了这次征文小说共同塑造的主体形象。我以为这既反映了工业战线改革生活的实际,又寄托着工人群众、以及你们自己心中的厚望。不过改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题材过分集中在厂长身上,难免狭隘。所幸的是,我们在“厂长”这一主体形象的旁边,也看到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在活动(《拼搏者》、《工程师,你的手为什么发抖》、《老陈头》)。这便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当前工业战线改革者、开拓者的群象。
你们都是工业战线的一员,你们执笔为文,在自己的报纸上反映自己正在经历着的改革生活,叫人忍不住叫好。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在作者身上的统一,使得改革的生活、开拓者的业绩、硬汉子的性格,这三者,构成了许多篇章的内在气质。这对新时期的物质文朋和精神文明,无疑都会是一个促进。
(二)
在你们的作品中,不少是可以成组的,象套曲一样。我想分四组来谈谈这十篇作品。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开拓》、《调动》可以说是一组。头一篇写老厂长铁匠王在冤案平反后,谢绝了上级任命而举荐中年女工程师董婷任厂长。虽嫌简单了一点,人物的胸怀还是写出来了。疏漏之处是,仅仅点出女工程师的技术才能而看不出她的管理才能,这就解决不了老厂长开始所顾虑的问题:不懂现代管理(不是不懂技术),不宜当厂长。笼统地用文化技术水平代替管理水平,是此篇的不足,也是生活中偏颇看法的反映。中一篇,以短短的文字却敢于正面描写新厂长上任时的一场遭遇战——发表就职演说,回答各式各样职工提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选材和写法虽不新鲜,但笔力集中地反映了工厂各方面人物的思想,有一定的幅射力;最后回答那老工人的问题,几句话掷地有声,议论也极富感情,于面的展示中见了一点深度。《调动之前》虽然也是正面出击的写法,由于将厂长的严格,放置在调动之前告别的特殊情势之中,这严格也就由优秀的品质转化为动人的性格。最后,这位厂长的“眼圈有些微红”和“一个九十多度的鞠躬”,使改革者的两面——威严和人情都得到了表现。小小说而能注意性格色调的丰富,殊为不易。
《六家院轶事》和《渴》是另一组套曲,写的是厂长如何以身作则、爱护群众。前一篇情节组织得有悬念、有波澜,由于事先积蓄了力量,后面厂长“毁家难”的行为便有了一定的震动力。整个构思不无落套的地方,文字注意了生动,也有堆砌造作之处。《渴》采用了集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使读者对“渴”的感受具体真切,这对于实现厂长在生命垂危时让水的品质是有力的。但人物整个心理流程有点平,有点简单,也就容易削弱感人的力量。
第三组套曲:《烦不胜烦》和《花科长》。这两篇写了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的危害以及群众和它们的斗争。和上述具有开拓精神的那些硬汉子不同,这两篇中抵制不正之风的人物都机敏而乐观,虽不正面出击,却能获得胜利。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邪不压正;也显示了生活的问题:阻力很大。在他们的斗争中处处爆发着智慧的火花,显示了正面的社会力量和社会风气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心理上所占的优势,显示出一种必胜的信心。看来两位作者对此都是自觉的,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带有喜剧色彩的情节,都采用嘲弄和幽默的语言来表达主题,严肃的内容、鲜明的性格、生动的情趣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可读性强。频危的社会现象在笑声中痉挛,正义、正气、真理、真情在笑声中舒展。两篇都好,《烦不胜烦》更似乎胜一筹。它在“我”的特定视角中溶进了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物关系,对话和叙述含而不露,常常弦外有音,人物复杂的心情表现得丰富而又明朗。关切穿上了嗔怪的外衣,骏辛常在幽默中探头,声色未扬而褒贬鲜明。主要情节(分三级传达新交通法规)特点鲜明,表现力强,从侧面切入,既点出了主题,又揭示了更宽阔的生活面。人物关系放到最后才说清,文章有了跌宕,也给全篇的艺术格调从内容上提供了解释。
第四套组曲,是两位知识分子和一位退休老工人的协奏。《拼搏者》采用双线对位的写法,将工程师对待事业和家务的不同态度和结果清晰地展现出来。《工程师,你的手为什么发抖》,描绘了工程师在质量验收中坚持原则的精神,小小篇幅,写来却能那么细致,恐是得力于镜头的集中。这两篇立意不错,但不能说很新颖,要注意避免“露”和“硬”两个字。《老陈头》抓住一位退休老工人对车间、对工作拳拳的眷恋,大作文章淡淡的笔调勾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此篇要注意明朗和流畅。
(三)
小小说在篇幅上的局限,逼出了它在艺术上的许多特点。构思要新奇,结构要紧巧,虽要求开门见山,也忌讳一目了然。既要明快俭省,用三两个人物、一两个场面,用高度凝练而有表现力的情节、细节、场面解决问题,也要有疏密,有起伏,有悬念,有意料外的转折。要用快速的艺术节奏去表现多变的内在层次。
小小说以其“小”,获得了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优势,获得了便于广大业余作者驾驭的优势,获得了发行量大的报纸喜欢刊登的优势,获得了广大社会读者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阅读的优势。
小小说虽冠以两个“小”,却有四个“优”。《陕西工人报》通过评奖大力提倡它,实在值得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