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5月15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新春里, 几片嫩叶 出山(木刻) 采星的人 寻踪觅影的牛顾问(小小说) 填写空白(外一章) 乳雏迎春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寻踪觅影的牛顾问(小小说)

西安人民搪瓷厂 暇棋

在花花世界的大上海,他不怕看着逊眼,不怕别人笑话,背着一摞摞黑不溜秋的脸盆铁坯,嘀铃当啷地乱响。这响声,象一棒棒开道锣,不少人投来奇异的目光,给他让开了。这一来使这个满头花发,胡子茬上结满汗珠的牛顾问赢得了时间。老牛原为西北搪瓷厂技术科长,退休以后,不吃高薪邀聘,不要厂里补差,天天照样到厂里上班,别人讲“不在其位,还谋其政?”他振振有词地说:“我是顾问呀,”就这样这个自封的顾问,在全厂出名了。如今,事关他的研究成果,他岂能坐视不理。他要和上级——某供应处长,见个高低。日色过午,来到上海搪瓷厂门口。

“去去,跑到这儿焊盆底来了,咱是水火难容……”门卫冷冰冰地不让进厂。好说歹说还是无效。过了一个多小时,技术科老康出来了,老熟人,见他这般模样,忍俊不能哑然失笑,紧握着手,热情地把他拉进去,告诉门卫:“西北厂的,同行。”挚热的友情,使牛顾问多皱的脸膛,喜成一朵波斯菊。

“歇歇脚,大世界演译制片,看看去。”老康沏好茶,见他肩上还背着东西,笑盈盈地上来要帮他放下。

“不,不!”他庄重起来,把头摇成拨郎鼓,不由分说,扯着老康要去参观铁皮库……

四十年前,他初中一毕业就进了搪瓷厂,见到洁如璧,白如玉,亮如镜的产品,捞起一只爱不释手地看个没完,突然叫起来:“这咋咧?”光洁的瓷面,象指甲掐坏了似的,有许多小坑坑。师傅告诉他,这叫鱼鳞爆。啥原因?回答说:“来无踪,去无影。”听说兄弟厂也有,也都这样讲。

在科学的领域里,只有哥伦布尚未发现的新大陆。他下定决心要探知这块御宫禁地。刻苦在未结出硕果之前,往往招来尖刻的挖苦和嘲讽。人家说他“读书几尺厚,整天眉头皱。只见头发白,不见出成就。”任凭风吹浪打,老牛矢志不移。在六十寿辰的那天深夜,他高叫着冲出化验室:“找到了,是进口铁皮的问题。”四十年的心血开了花,他高兴得不能自已。

一项科学成果很难一下子被人认识。在用户会上,参加与外商订货会的杨处长发火了:“上海、南方各厂为啥没有发现,哪能怨人家外国料呢。”一席话点燃了他的倔劲,“南方各厂没有?是不是他们没用这号料?”于是身背这种料号的铁坯周游起“列国”来。看他多急,一到上海,坯不下肩,就到铁皮库来了。当发现该库果真没有这号料时,他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哈哈,你们没有。”随之取下自带的铁坯,兴冲冲地进了涂烧工房,卷起袖子,抓起搪钳,干起来。成品刚一出炉,还有点烫手,就急不可待地收过来,累在自己的盆坯上,谢绝了对方的挽留,背起来,嘀铃当啷地又走了。

这声音,响上火车,响进轮船,响遍江南水乡许多繁华的街市。个把月功夫,他把盖有江南各厂牌戳的一摞面盆摆在供销处的桌案上。

“全都有!”

杨处长默然折服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