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5月2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陕柴”小记 妻子 我是铸造工 领奖之后想说的话 致瓦工师傅 一举两得 “恰那”卷尺(小小说) 立标 诗人阮章竞 张华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陕柴”小记

杨乾坤

时值陕西柴油机厂“神剑学会”成立,有幸小驻两日,其间事有可感者,谨录之。

他……

来到这座落在旷野的厂子,新鲜事颇多。真没想到这里成立“神剑学会”,接待来宾的竟是他!而主持会议的还是他!

他,一身工作服,—口关中腔,留着不太显眼的平头,很是开朗。看面庞,象个老农民,看装束,分明又是老工人。平易得很:周围的同志和他谈话显得无拘无束;人熟得很:我顺便打听的两名业余作者,他都一一指点了出来:至于对职工文艺事业的支持,处事的干练程度,就越发叫人叹赏。他朗声笑了,充满了自信。他是谁?他就是这家拥有六千名职工的企业的党委书记——樊讯书!

谁人没见过“官”,像这样不摆架子而有朝气的“官”,委实令人难忘。

剧场里

月上柳梢头,我们应邀去厂俱乐部出席文艺晚会。进门一看,显然是城市气派:剧场的设置和规模,足以与都市的剧院相媲美;及至见了观众,又疑心这是城镇剧场;打扮入时的姑娘,留偏分头的小伙,着中山装的干部,耿直豪爽的工人……那边角上,小俩口抱着他们的宝贝疙瘩亲亲昵昵;靠近这边,哪村的大爷大娘说到开心处,张着个掉了牙齿的嘴巴楞笑哩。观众席上,开演前是照例地活跃:川调、吴音、普通话,还有“买买提”呢!南腔北调,一时“其乐也融融”。在这里,当然是以淳真厚重的陕西腔为主的。说话间,耳

畔忽又响起了汽车和

“嘟嘟嘟”的喇叭声。

噢,又一批观众进场

了。我顿时省悟:工农

一家,此话当真不假。

夜宿久居闹市,偶宿此处,实有逃嚣之感,欢快之情自是难表的了。只觉得,夜,分外静谧,灯光,分外宜人,连空气也分外清新。无噪音之乱耳,无车马之劳形。与城中相比,真是“如此良夜何”!

何夜无月,何人无寐,此宿印记却如此深切。心下正自欣喜,忽见月照西窗,看看手腕,已是子夜时分,乃弛然而卧。悠悠然,陶陶然,但贪春梦甜香,不知东方之既白。待鸟雀催响了“生物钟”,我脑际便兀自闪现出杜少陵的诗句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