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6月05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窗口(小小说) 地下的星星(散文) 佳文靠改定 夜色里的歌 活包公自中州来 耍“花箭” 李密与《陈情表》 图书馆的灯光 珍禽图(国画) 外国小说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佳文靠改定

西安 张宏斌

凡属好文章,自是其意深妙,其味隽永。或开卷呈流水状、或掷地有金石声。令人一读,爱莫能释。

文章写得好,直是让人羡慕。不久前,遇到几位初学写作的青年,谈及名家,自然少不了一番赞叹。其中有人竟生出如下看法:“名人写文章,多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唯只字不改,片语不动,方显出英雄本色,才称得文章圣手。”我以为此念差矣!设苦取过作者的初稿手迹,其勾勒涂改之潦草,恐令存此念者瞠目。

记得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觉得此话很有见地。杜甫博大精深,人称诗圣。其诗不可谓不工,但他却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并不讲新诗写罢自长吟的大话。欧阳修幽情雅韵,乃古文大家,其文章不可谓不精。然在谈到他自己如何写作时也说:“作文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端的笔下竟无半点仁慈。

诗圣也罢,古文大家也罢,都不曾与“改”字绝了缘,更况常人乎?文章何以要改?只为改则瑕可为瑜,砾可为珠。若不然,古人何必为此下如许功夫。唐朝诗人任蕃,一次游天台山巾子峰。在寺院壁上题诗一首。中有“前峰月照一江水”之句。后离开天台山步出百余里,忽觉一江水的一字欠妥,莫若改成半江水更有意境。遂返回天台山改之。为改一字,竞往返数百里,可谓用心良苦。

我们今日写文章,亦当学习古代学者的严谨作风,切忌浮衍草率,注重文章的修改。“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看也可说文不厌改。要肯下功夫,莫怕麻烦。当改必改,当校必校,千锤百炼,乃为正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