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石榴花红了(散文)
陕西第一针厂 李增宪
隐约听见一阵阵锣鼓声,声音由小变大,“呛呛,呛咚咚……”我疑惑了,今天并不是什么节日呀?
顺着声音寻去,在成品车间门口,鲜花盛开的花坛旁边,十多名青年工人敲着大鼓,击着铜锣,节奏欢快而热烈。车间大门口,一条横幅特别惹眼:欢迎老王回车间!女工们欢腾起来了,她们嬉笑着,交谈着,每个人的脸上都象绽开的花朵。
看着这热烈的劲儿,我想起了老王的形象,高高的个头,微黑的脸庞。十多年前,他就在这个车间当主任,那时候,厂里还有点乱,但这个车间却搞得井井有条,月月完成生产计划。
后来,厂里一个姓刘的头面人物说,这个车间搞计件奖是“越轨”,这样,不到七天,老王就被调到了厂基建科,当了材料保管员。
自他走后,这个车间再也没有生产的良好秩序,服装半成品乱七八糟地堆放着。特别是这几年,工人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厂工人拿十块八块的奖金,心也急了。
今年三月,改革的春风,吹得人心暖融融的,有多少人呀,都希望老王回来,把生产管理好。路上,工人们碰见老王,主动打招呼。在食堂里,工人们吃饭都要和老王蹲在二起,谈论外地改革的消息。
老王叫王一枝,是纺织技校毕业的,离开车间的那一年,才三十三岁,他熟悉车间生产工艺,他更热爱服装行业。十多年了,他人在外边,心却在车间。
车间工人提议要叫老王回来,说:“我们要搞经济承包,不吃‘大锅饭’。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车间垮下去。”青年女工找厂长,催问:“我们的承包,何时才能落实呀?”
夹竹桃开了,石榴花红了。厂党委支持王一枝同志承包成品车间。消息传开,人们多么喜悦啊!
王一枝一夜未合眼,车间的人,每一个都在他的脑际里过了一遍,他把重新编制的小组名单公布出来了,他启用了三个年青人当工段长。
此刻,老王正站在车间门口,向大家宣读和厂部订的承包合同。鼓声停了,说话声息了。晨光,洒在车间米黄色的高楼上,整个院落,融进桔红色的晨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