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躬亲不足取
洋县建文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而,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他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弱点,那就是事无巨细,必自躬亲。
集政务军务于一身,日理万机,本来够忙乎了,但他“事事以身亲其役”,连一般登记册也亲自核对,罚二十棍皆亲览,唯恐有失。由于起早贪黑地操劳琐务,流汗终日,常常食欲不振,形疲神困。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成了千古遗恨。
由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领导,他们大小事亲自过问,大小权一手包搅,整天疲于招架,忙于应付,让日常琐事牵着鼻子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表面看,他们尽职尽责,是很辛苦的。其实,这种领导方法是小生产式的领导方法,这种人,是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二十四小时不可能“连轴转”。事必躬亲,胡子眉毛一把抓,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于应付的,也难保工作不出差错。高明的领导,不在于处处“身体力行”,事事都要知晓,而在于跳出事务主义圈子,“议大事,懂全局,懂本行”;在于按照“金字塔”式的领导结构,来指挥工作,形成整体的效应;在于发挥手下人员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们公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精明能干,有人问他,当领导人有什么诀窍?他说,不过是象个“交通警”那样,善于把每一个人指挥到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去。“婆婆妈妈”式的领导不是好的领导,身上有油的厂长不一定是好厂长。喜欢越俎代庖的人,说穿了,不是他本人不称职,就是他的下属不称职。
当然,领导者有领导者的职责,该“躬亲”的不“躬亲”,该“拍板”的不“拍板”,这是失职,但是,该由下属人员办的事也去“代庖”,事事躬亲,则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