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竹林青翠靠栽培
——记省楼观台买验林场林业工程师徐济
盛夏的楼观台,千亩竹林郁郁葱葱,重重叠叠,显得更加生意盎然。然而,为培育这片竹林而付出艰辛劳动的科技园丁,却很少被人熟知,他就是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的林业工程师徐济。
一九六三年,徐济从眉县园艺学校调到楼观台林场,接受了在楼观台地区栽种毛竹的任务。
楼关台这片林地,谷深坡陡,石块遍地,荆棘丛生。干枯的古橡树、古榆树,躯杆倾斜,盘根错节。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栽竹子,困难很大,但老徐有一股犟劲,他和同志们吃在山上,干在山上,苦战了一个冬天,按高标准整了二百多亩地,第二年春天,栽植的毛竹全都发了新芽,大部分根部还萌发出嫩绿的幼笋。
“南竹不过秦岭关”,多年来,这已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省土产公司为方便生产,花了一笔巨款搞南竹北移,没有成功。户县有家科研单位将一批引进的南方毛竹栽在涝河边上,没过多久叶枯枝干。老徐却偏要冒这个险。一九六六年二月,他带着两名助手,急匆匆赶到湖北省蒲圻县,精选毛竹良种,然后发到火车站。就在这时,“文革”爆发了,托运计划排不上队,竹子体内的水分、养分大量蒸发消耗,老徐急得落了泪,他把足能装二车皮的竹子,一棵棵转移到背风、潮湿的地方,朝夕洒水,细心管理,又继续找车站联系车皮。他赶到郑州铁路局,在那里寻了个门路,批了二节车皮,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批“南方贵客”一落户搂观台,就受到特级护理,竹林地选择在水利条件优越、排灌方便,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土壤选择的是竹子性喜的中型酸性土质。徐济早起晚归,认真观察,把妨碍母竹生长的不利因素都及时排除掉。奇迹终于出现了,竹叶由黄返青,引种试验成功了。接着,徐济根据引种实践和竹子虫害等问题,编写出《竹类蚧壳虫的初步研究》、《陕西七种竹蚧形态记述》论文稿,被评为陕西省一九八三年科技三等奖,同年徐济又被评为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并且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