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3月29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玫瑰园 幽默画赏析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第4版
04

幽默画赏析

吴祖望

我画过一些幽默画,只是,从未在理论上去探索过。偶尔也想过一想,但每每觉得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难以说得清楚,便没有继续再想。实际上,这种理论已有不少人写过。于是,我想还是从评画入手,比较便当。用具体的画例,谈谈我的体会,看是不是与读者们有同样的感受。

下边这一组连环画,很容易看懂:妈妈带着孩子去看病,医生和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伸出舌头,看看有无症状。孩子顽强地不伸,实在没有办法,家长只有领着孩子走了;一出门口,孩子却回过头来,调皮地、出人意料地向医生吐出了舌头。看到这里,我每次都会发笑,这是一个很巧的“点子”。

“点子”,这个漫画作者们常常使用的名词,却是一个概念广泛、庞杂,也是较难说清楚的东西。它似乎包涵了一幅漫画的题材、构思、构图、形象夸张与题目。比如,最近一期《讽刺与幽默》报上发表夏清泉的《议价》一画(见右上图)。点子巧在“+”与“-”这两张嘴巴上。“议价”对立的双方自然一定是:一方要“+”,而另一方则要“-”。因此,作者用简单而准确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议”(嘴巴)与“价”(加与减)这个主题。

而最近一期《漫画报》上刊载的沈天呈的《西安漫笔》组画中的第一图:《他们没有把我当“外人”》,这张画“点子”的巧则在“题目”。“不当成外人”原是友好,亲近,不见外的意思,这里“反其义而用之”。作者虽然表示了“没有把他当成外人”(洋人),而实际上是把他“当成外人”的不愉快心情。我认为一张漫画的成败,关键在“点子”。“点子”是一张漫画的灵魂,许多同志只注意题材与技巧,而忽视了“点子”,因而往往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如果,要我再来谈谈如何找“点子”,我个人的经验是:勤看、勤画、勤想,到生活中去找,到书本中去找。只要勤奋与坚持,就会在马路上、在书本画册中常常发现。有时,突然会跳出一、二个“巧点子”来的。思想懒惰,认为“点子”可以顺手拣来,这种事情似乎是没有的。至少,我自己很少经历到。自然,一张画的好坏,还有其它因素。比如上边所举的那一组画,结构严谨,一共六张,环环扣紧,多一张、少一张都会显得不够完整:其次,三个人的形象,拙而诙谐,有生活情趣。这些都是为了充分表达主题所必要的手段。生活情趣问题,也是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如有机会,以后,再找几张画来共同赏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