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第二手材料
孙豹隐
一些工人业余作者近来逐渐把主要精力由深入生活转到获取第二手材料上来,这种做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创作质量的提高,值得引起注意。
诚然,由于人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因此作家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吸取一些第二手的间接材料,用以充实自己,补充直接经验之不足,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使第二手的间接材料真正变成有用的素材,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搜罗与撷集,而要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即类似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一条相通的路。通过自己的体验与感情去理解它,消化它,才能使它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矛盾在谈到《子夜》的创作时说过:要描写你不甚熟悉的人物,“则首先你必须在他们中间生活过,否则,不论你的第二手材料如何多而且好,你还是不能写得有血有肉的。”这就说明,任何间接材料的吸收与消化,也必须以直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种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关系是不容本未倒置的。
吸收第二手材料,自然包括借鉴中外经典作品中有用的东西。阅读优秀的作品,学习和研究作者的创作经验、概括生活的方法,以及艺术表现的技巧等等,这些对文艺创作都是有帮助的。但必须明确,这些作品,即便是最杰出的作品,乜只是流而不是源。因为那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人民生活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写今天人民的生活,如果仅仅依赖于这些作品,离开了当今丰富多采、奔腾向前的社会生活,就容易囿于那些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而写不出能够反映我们的时代风貌、起到鼓午和激励作用的好作品来。同时,文艺创作不是摹仿,而是创造。脱离现实生活的盲目借鉴,艺术上也难免流露出摹仿照搬的痕迹,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