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9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也谈“文山会海” 献给一位乡村女教师 图片新闻 丁香树 台湾陕西村的由来申明 朝阳 弓 图片新闻 老师啊,你太累了 图片新闻 名人读书法 住院(外国幽默)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也谈“文山会海”

兵器部二一三所 李长润

近日遇见一位刚刚爬越了“文山”、泅渡了“会海”的朋友毒,他面色憔悴地叹息道:“文山会海”真乃众之所云的“一大公害”。

不搞“文山会海”,中央早已三令五申,各报刊针砭此风的文章也屡见不鲜。然而,“文山会海”何以经久不衰?而且花样日趋繁多呢?

从朋友的谈话中,笔者终于略有所悟:一则沽名钓誉、猎物取财。会议多、文件多,可以“摆花架子”、“装门面”,以示对上级的认真负责;还可借会议之名,慷国家之慨,获得实物。真可谓名利双收之举,何乐而不为!二则官僚主义所致。工作犹如水上浮萍,不愿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而喜欢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发号施令。对下边的工作作遥控领导,致使文件、材料满天飘。有了成绩是领导指挥有方,出了问题责任下卸,穗保乌纱。所谓进可取退可守也。

还有,某些人权力在握,假会议之名,求免费旅游名山大川之实。君不见会议名目越来越多,地址选择越来越奇,排场越来越大,开销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吗?

当然,搞工作,文件、会议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多多益善,不能光作表面文章。开了那么多的会,发了那么多的材料,效果究竟如何,心中总不能没有个数吧。

最近听得某部已通知下属各单位,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上报材料的字数不得超过三千,向上的报告只报主管部门,对于多报的材料将付之一炬。这是改革中的求索,我们说改得好,好就好在“文山会海”碰上红灯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