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10月1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倘若黄忠服老 奖 朝阳 礼物 图片新闻 笑话广播电台 故地重游 影院断想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礼物

(散文)

泾阳 刘羽升

我一生不曾与金银结缘,不但不曾佩戴过金银首饰,而且读了大半辈子书,也不曾买过一支金笔。但今年却意外地得到了一块金币。在我看来,这金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

它是一位十多年前的学生特意送来的。

三月的一天,我忽然收到她从美国寄来的信,说是近期可回国,并要来小镇访我。果然没几天,她便和一位陪同者风尘仆仆地赶来了。谈话间,她高兴地告诉我自己已经读完了博士学位。这我倒是听说过的,但天下重名重姓的人多了,我不敢肯定那博士就一定是她。那天,她真实地坐在我的当面,我怎能不为她的成功感到高兴呢?我兴奋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用眼神表示自己的祝贺。然而她却说她能取得一点成绩全是老师教育的结果。我知道她这“老师”指的是谁,所以心里很觉不安。不要说我是多么平庸的人人了,即使算一个尽责任的教师,在那个只要白卷,不要知识的时代里,我能教给学生些什么呢?我淡淡一笑,表示她说的过分了。

她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在学校的时候,我虽然没有告诉过你我的出身,但我相信你是知道的。你的谈话,你对我的友善态度,对我是一种无形的勉励。”

 这倒是事实。记得她初分到我们班的时候,学习、劳动都很认真,就是整天顺着眼,不大说话,看起来怪可怜的。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父亲早在一九五七年就被发配到东北一个荒凉的地方劳教去了。她跟着母亲生活,而母亲其时又蒙受着“走资派”的不白之冤。她那时还不过十六、七岁,心灵上就受到了这样的刨伤,良心怎能不使我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呢?

我对她说:“孩子,你应该相信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命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一句话说得她热,泪扑簌簌掉了下来,嘴角第一次挂起了微笑。从此,她和我的接触多了起来,我也经常介绍书籍给她读。

“老师,”她继续说,“你可能不了解你当时的话对于我这个陷于孤岛上的人的作用,但确是你那句话,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如果真的如她所说,我的话给了她很大的鼓舞,那是我始料不及的。但是,她目下的话却给了我不少启迪和教益。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做教师的应该怎样对特自己的学生。

临走的时候,她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