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同志”
(杂谈)
溪柳
我国古代向有将和尚称为师傅的习惯,最近我突然有一种生活在少林寺的感觉
“师傅,这凳子有人坐吗?”在饭店吃饭,一位妙龄少女这样问我。
“帅傅,你这条鱼在哪儿买的?”集市归来,有位白发银须的老翁向我发问。
“师傅,有富裕票吗?”电影院前,一个十二、三的顽童朝我钓票。
“师傅……”
好呀,仅短短的半天时间,便有几位年龄不同、身份各异的“弟子”拜在了
我这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门下。
然而,我却实在
高兴不起来,只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和空寂。“同志”呢?那亲切、天方、庄重、严肃的“同志”哪儿去了?
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起于何因,在我们社交生活中,一个不伦不类的“师傅”正在莫名其妙地走红起来了,且大有喊出中国,走向世界之势。喏,那个卖烤羊肉串的小伙子,正在向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兜揽生意哩——“哈罗,师傅们,吃一串烤羊肉!”
滑稽,滑天下之大稽!难道我们都生活在少林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