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照登
赵敏同志:
编辑部将你的信转来,约我谈谈看法。可以肯定地说,你的做法是正确的,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在我们这块被封建主义的浓雾宠罩得太久的土地上,许多事情的确是被颠倒了。尽管太阳已经出来了,但留在人们心头的迷雾并没有被彻底驱散,世俗的观念还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婚丧嫁娶这些日日都会遇到的事情上,几千年封建主义的劣习可谓根深蒂固!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提出要铲除封建主义的毒根,并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高歌凯旋的,要靠几代人甚至更久的努力。我认为,你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到这种与封建主义抗争的行列中来了。你的行动应当得到支持,得到赞誉。
至于那些流言蜚语,应该承认,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同时,它也是有得以播散的市场的。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对待。我想,有两点必须做到:一是正确认识自己,自己做对的,就坚持下去,不要为世俗的观点所击倒;二是要豁达些,想得远些,看得远些,相信人类总是在朝着文明的境界前进,封建的东西,世俗的观念终将被清除。何况,“流言可以杀人”的时代毕竟是过去了。至于你的丈夫,你应该相信他对你的理解,相信他会正确对待这些世俗的偏见。
最后,我还是想借用一句人们都热爱的名言结束这封短信:“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你说呢? 致礼
山戈
致读者:上期《悄悄话》“征答”一栏刊出后,编辑部在极短时间内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有的同志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从道德和感情的角度,给惠江水同志作了亲切的交谈。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能编选下面几则来信,供惠江水同志参考。
——编者
江水同志:
看到你信中所谈的情况,对你此时的苦闷心情也很理解。但觉得你对你妻子的一些作法有点苛刻和不尽人情。你们都已进入人生暮年,应该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你在外工作,对孩子的关照较少,这反倒说明你的责任还没有完全尽到。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供给和支持上。你要谅解你的妻子。她对孩子的教育采取“骂”的手段,也许存在经济方面的原因。节假日你可抽空回家,给妻子、孩子买一些必需的衣物和日用品,并在闲谈中给妻子教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再给她解释那种“骂”的方法的害处。你也可自己亲自做一些使她能够做到的对孩子进步有益的实际事情(如给孩子洗澡、讲故事等),给她看看。还要时常给家里写信,问问家庭的生活和孩子的学习进步情况(让大一点的孩子念给她听)。这样,你和妻子之间的矛盾便会日渐减少,你也能安心在外工作,苦闷心情也会逐渐消除。一斑之见,仅供参考。祝家庭和睦! 你的朋友 刘军民
惠江水同志:
…你妻子虽然没有文化,但把六个孩子拉扯长大成人,里里外外一把手,很不容易。她毫无怨言地操持家务,支持丈夫在外地工作,作为丈夫应该体贴妻子的苦衷;节假日回家探亲,要倍加辛勤劳动,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对妻子的爱和对孩子应尽的职责才对。不应使她创伤的心灵再受刺激。
商县王淑芳
惠江水同志:
你以妻“无文化”,教子不当为由,向法院起诉要与妻子离婚,这在法律上、道德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你作为孩子的父亲,有不可推卸的教育子女的责任。而采取“不给家中寄钱的办法来对付她”,又是违法的。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你要这样做,不但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妻子还有权起诉向你索取扶养费,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也有权向你索要抚养费。宝鸡市 朱存居
惠江水同志
恕我直言:妻子爱骂孩子,一方面确实是妻子没有文化,善于激动,讲不出大道理;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你体贴、关心不够,心绪不好,易动肝火而造成的。再说,没有文化就不能教育子女吗?我母亲一字不识,我在小时候犯了“错误”,如:睡懒觉,不背书,不写作业,偷着跑去看电影,打架等。要让她知道了,非挨一顿骂不可。现在我感到那时母亲对我骂得越凶,对我的教育越深刻,更能激发我“改邪归正”,我深深懂得,她心肠是好的。母亲的骂声虽然难免粗鲁,但能激发儿女上进。
你要离婚遭到孩子们反对,说明他们已经艰懂道理了。你打算“不寄钱”、“退休了不回家”更不对,我以为你应全面地、客观地考虑着是。
安康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