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假”
霁帆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的是六耳猕猴猴胆包天,冒充孙悟空,瞒天过海,以假乱真,连玉皇大帝亦奈何它不得,直搅得天廷乌烟瘴气。这“假”一旦得计,实在不可小视。
“假”是会传染的。天上有假猴王,地上有假李逵。今人亦常闻叫苦不迭于抽了假烟,喝了假酒的屡屡咒“假”者;更有买了名贵假药,名牌假货,而捶胸顿足的人。“假”繁衍之快,名目之多,令人触目惊心,诸如:假经理,假记者,假名医,假公安,假公子,假文凭……不一而足。
天地日月,孕育万物。“真”与“假”共存,并不奇怪。哲学的诞生,己许诺了它合法的矛盾存在。教人耽心的是,一些人以假乱真,真个儿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田地,一则鱼目混珠,苦了百姓;二则祸及改革,岂不误了大事。故此,对“假”大有研讨一番的必要。假猴王,善变化,倒也罢了,唯其盗去齐天大圣的美名而闲出一场乱子;李鬼只不过就那两下子,然而一扮作李逵的威貌,果真就威了起来,拦路打劫,委实吓人。据此而知“美名”与“威貌”乃是二者的护身符。“假”之幽灵,深谙内中三昧,颇下贼工夫。扮起“真”来非与“真”一模一样而不作罢,且闪耀着诱人的光彩,招摇过市,直惹得那迷信名牌的眼睛,贪占便宜的小算盘,一念之差的攀比,一己得失的心理,在笑容可掬中心满意足地上当受骗。
虽则那“假”因犯制造社会缺“氧”罪,被押上公害的审判台,而大快人心,然而,不可掉以轻心的是,“假”又与权势搭缘攀亲,于绝处寻求靠山,负隅顽抗。但愿执法者和广大群众,提高警惕,明辨是非,勿为其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