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03月14日
第2版
02

图的是祖国的中药材事业后继有人

——记奋战六十年的优秀老药工屈兆廉

虎年岁首,在陕西宾馆礼堂大厅,当古稀之年的他,从省领导手中接过红彤彤的《老药工荣誉证书》时,激动的泪水模糊了视线……这位从事中药工作六十载的老药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中药技术,受到了同行的关注和仰慕。

他叫屈兆廉,现仍担任着富平县中药饮片加工厂的技术指导。他十二岁人药行,亲身经历了新旧社会中药行业的兴衰,和中药材结下了不解之缘。六十年来,为了不断汲取传统医药学营养,仅读了二年私塾的屈老,在自学道路上奋进着;他通读了《中药学》、《本草纲目》、《新编药品炮炙法》等数十本专业书籍,仅读书笔记就写了十余万字,逐步成为一名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老药工。

一九八三年,六十九岁的屈老两次骑车下乡,行程三百余里,走遍了全县二十多个医药门市部,进行中药材技艺的咨询和质量的检查,并通过调查研究,就中药材经营和药材质量中的问题,向主管部门提出了六项合理化建议。

为了尽快把中药材的加工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屈老不辞劳苦,曾先后两次赴富平县卫生学校兼职任教,自编讲义达两万余字,培养初、中级药工一百三十余人。他不仅授知识,传技艺,而且重于身教,不顾年事已高,坚持深入到药材加工生产第一线,从药材的收购、浸泡、切片、炮炙到晾晒,总是亲自示范,耐心指教。 屈兆廉为中药事业辛劳一生不知疲倦的精神,也引起一些人的不解。有人说:“凭你的技艺到哪还不挣个千儿八百的,眼下还这般辛苦操劳到底图个啥?”屈老却答道:“我不图钱也不图利,只图祖国医药后继有人!”

本报记者桂维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