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理解
(上接一版)
把几十年含辛茹苦的万元积蓄集中成一个存折,作为对优秀学生的“劝学奖”交给县教育委员会。为此,合阳县委、县政府决定设立“雷烽劝学奖金”。
对自己,对家人,他是那样“小气”;对国家,对人民,他却如此大方。其实,他向家乡人民奉献的何止这一万元呵!
(二)
一九七九年,六十一岁的雷烽老师因颔骨脱臼离休。按说,这位辛勤耕耘了三十年的老人总该轻松轻松了,但他却比过去更忙了,几乎是在和生命抢时间。
雷老师知识渊博,涉猎面广。解放后他长期教中学语文,教过历史、地理、数学、生物、音乐;他精通英语,通晓俄语,可译写法文、拉丁文,学过德语和日语:他还对古籍、美学、语言学有所研究。在合阳县,他是人们公认的“活字典”。离休以后,他仍继续攻读外语,平时除阅读英文资料和日文教材外,还坚持收听两门外语广播讲座。近年来,他的学习笔记就写了二十七本,二百三十余万字。在离休的日子里,他还自编教材,为本县的中青年教师讲授古文知识、逻辑知识和古文教学法;给中学生讲“尊师爱校”、“怎样记英语单词”等专题;给县医院、县邮电局等单位职工辅导英语……而这一切他从不收报酬。他还结合教学实践和切身经历,先后撰写刻印了《诗歌杂谈》、《音韵浅说》、《古文学记》、《英语学习漫谈》等十六本著述,累计四十一万字。
为了完成这样庞大的学习计划和工作任务,雷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每天他凌晨三时起床,先是学日语、做笔记、听新闻;天明后,再查资料、作摘录、撰写文稿;中午,他自己刻蜡纸,作校对,油印、装订;晚上,他还有没完没了的书籍资料要翻阅。“人生无‘休’字”,他自题的敬吾不允许自己松一口气。
今年元月,这位精力旺盛的老人终于支持不住了。他感到疲惫不堪,食欲减退,下咽困难,后来又发现便血。“该去医院检查了!”但当他想到《灯下漫笔》刚刚脱稿,又支撑着刻印完毕,装订成册。实在没有气力走动了,他只好列出赠书名单,让孩子们一本一本送给当年的老同学和附近的中学教师。
“老骥驰骋羞伏枥,愿作春蚕吐尽丝。”在病床前,人们忆及他的自勉诗句,禁不住落泪了。雷烽却平静地说:“我是一个‘劳碌’型的人,离休静养,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要象春蚕吐丝一样,目到闭时丝方尽”。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位离休老教师的奋发精神才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去年,他先后光荣地出席了省、地、县离退休干部先代会。尽管这样,但不少人对他的印象仍然是“政治上不大开展”。打开雷烽的档案,各时期的鉴定除肯定他的教学责任心强外,却不乏这样的评价:“思想保守”、“业务学习有脱离政治的倾向”、“思想改造不
彻底”等等。
难道雷烽的历史真的如此“灰色”吗?还是让我们沿着他的足迹去寻找答案……
中学和大学时代,年轻的雷烽血气方刚。在西安,他投身过促成“西安事变”的学生运动;在上海,他参加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潮。
一九四八年在复旦大学毕业后,他不愿跻身于蒋政权的衙门,毅然离开上海,返回合阳。未几,他北上延安,先在延安大学进修,解放后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任教。
在土改时期,雷烽又自愿要求回到合阳任中学教师。他曾带领学生下乡演戏、讲演,参加斗争恶霸地主,革命热情真如同熊熊的“烽火”。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雷烽的两份入党申请书递交后,都如石沉大海。随着极左路线的升级,特别是十年动乱,他开始沉默了,似乎越来越不问“政治”了。文化革命中他什么派也不参加了,是全校教师中唯一的“消遥派”。别人劝他加入“造反派”,他回答说:“等我看清了再说!”
其实,他的头脑是清清如水的。在所谓的批海瑞罢官中,他曾写一小诗,对政治骗子们以辛辣的嘲讽。在诗中他质问道:“清官反比贪官恶,还要清官干什么?“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欢欣鼓舞地写道:“老夫援笔批四凶,瞋目切齿声铮铮。愿将残年贾余勇,斩关搴旗攀高峰!”
对于那些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的人和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潮,他更是深恶痛绝。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他对自己既定的目标,不改初衷。当他的生命受到癌症的威胁时,毅然献出了自己终生的万元积蓄。
对于个人的后事呢?他在遗嘱中作了这样的安排:死后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动鼓乐,不用棺板,就地掘穴,便服掩埋。
雷烽留下的坚实脚印连同他那非同寻常的遗书,印证了他对党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也是他对生活的最好答卷。
(四)
二月四日清晨,合阳县委书记李昭、副书记黄万和等领导登门看望雷烽。此时,这位癌症已进入晚期的老知识分子满怀深情,第三次提出要求入党的恳切申请。
两位县委领导的眼睛湿润了,他们当场表示愿意做雷烽的入党介绍人。当天下午经县教育委员会党委研究,批准接收雷烽为中共预备党员。他,三十年不懈追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西安住院期间,林季周副省长和渭南地委、省教育厅领导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雷烽。最近,省教育厅、渭南地委和行署、中共合阳县委和县政府,分别发出开展向雷烽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医院里,林副省长还感慨地说:“象这样的老教师,为什么二三十年工资没动过?为什么直到最近才批准入党?”
作为雷烽老师,经过三十年的漫长岁月,他终究是被理解了。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有没有象雷烽那样被长期冷落了的先进人物?
当然,对一个人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但愿它不再是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