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唐风建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常青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充满创造活力的鼎盛时代,此期以木构为主的建筑艺术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唐都长安城,荟萃着代表当时建筑成就的著名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是皇家宫殿建筑,一是佛教寺院建筑,属于前者的为长安城中轴线北端的皇宫——太极宫及其东北方向上的大明宫、西南方向上的兴庆宫,这三组宫殿群合称、“三大内”。属于后者的主要有城内的大慈恩寺、荐福寺、青龙寺以及城南的兴教寺和香积寺等。这些宫殿和寺院建筑以其特有的气势和造型体现了盛唐的建筑艺术风格,常被行家们称作“唐风”建筑。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在战乱兵火的摧残下,木构建筑常遭破坏,特别是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朱温胁迫唐帝迁都开封时,将长安城的主要建筑尽行拆毁,一代帝都从那时起就开始破败了。在今天的西安,除了一些石砖塔外,没有任何唐代木构建筑保存下来。那么,“唐风”建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与后世的建筑有些什么不同?古建筑专家们从山西五台山现存的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中,从日本仿制于唐长安的京都和奈良等地的仿唐建筑中,从敦煌壁画上许多造型逼真的唐代建筑形象中研究和总结出了“唐风”建筑的一些主要特点,从而能够勾画出其真实的历史面貌。
与唐朝强盛的国力和辉煌的文化艺术相适应,“唐风”建筑无论从群体还是单体上都表现出宽阔雄浑的气魄,其空间尺度之大超过了后世。例如唐大明宫麟德殿遗址从面积上看,约为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宏伟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为清楚起见,以下把“唐风”建筑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明清建筑如西安的钟鼓楼及城门楼等在造型特点上作一些比较。先来看一看明清建筑的一些主要特点。明清建筑的屋顶起坡陡峻,屋面出檐较小,屋脊两端多为造型复杂的兽吻,重要建筑屋面多遍铺彩色琉璃瓦;整个建筑用色浓重,华丽艳俗。相比之下,“唐风”建筑屋顶起坡平缓,屋面出檐深远;屋脊两端多为简洁遒劲的鸱尾,很少用彩色琉璃铺设屋面;建筑上用色较单纯,古朴淡雅。从以上几点的分析大致就可以看出“唐风”建筑的样子了。
西安唐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只有几座寺院里的佛塔,其中大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和香积寺塔都是著名的仿木构楼阁式塔,塔身之上有凸起的柱、枋、斗拱等木构形象,也可看作是“唐风”建筑的遗迹。近年来陆续修建的一些仿唐建筑如临潼华清池的部分建筑,南郊青龙寺空海纪念堂和接待室以及最近新建的环城仿古建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唐风”建筑艺术的风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于观赏中稍加留意一番。
唐代建筑复原 (常青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