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泰国
竹君
泰国旧称暹罗,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城乡寺庙林立,黄衣僧侣众多,故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传入泰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处于兴盛的景况,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始终占居重要地位。
按照泰国的传统习俗,每个信奉佛教的男子一生中必须至少出家一次,上自君王显贵,下及黎民百姓,无一例外。出家时间过去至少为三个月,现在可酌减为三十天、二十天、十天、八天或五天,但不能少于三天。如果有人愿意终生为僧,则听其自便。青年男子出家当和尚,其供职单位一律给予公假,待他们还俗后再继续上班。在泰国,几乎所有做父母的人都希望儿子能出家当一段和尚。他们认为,儿子穿过的黄色袈裟将产生一种神圣的力量,能把百年之后的父母带到极乐世界。而做儿子的也往往以出家作为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大报答。
泰国僧侣不从事生产,完全仰赖社会供养。每天清晨,各寺庙的僧侣都托钵外出化斋,然后拿回寺庙平均分配。僧侣一日两餐,过了正午就不准进食了。泰国僧侣可以食肉,但不能杀生。寺庙的清规戒律计有二百余条,如触犯戒条,轻者受责罚,重者会被逐出佛门。僧侣在社会上倍受尊敬。他们外出,俗人见了要礼让三分。儿子出家为僧,父母见了也要跪拜于地。民间的婚丧大事,要请僧侣来主持仪式。每逢重大的民间节日,僧侣总是当重要角色。
当前,泰国僧侣和佛教组织直接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泰国宪法规定,佛教为国教,因此佛教教义也就成了人们必须接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准则。泰国僧团有其自己的行政和司法机关。由于历史的原因,泰国寺庙占有大量土地,因此上层僧侣大多过着阔绰的生活,即使中、下层僧侣,平均收入也要高于一般公职人员。在泰国,僧侣实际上是一个享有特权和特利的阶层,他们依靠人民对佛教的虔诚而过着优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