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石刻
郝文青
霍去病墓石刻位于汉武帝茂陵东约一公里处。著名的茂陵博物馆就建在此地。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杰出青年将领。他十八岁开始领兵,二十岁波封为大司马大将军,二十四岁病逝。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曾奉命六次出征与匈奴作战,连战皆捷。汉武帝为彰其战功,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座形势上象征祁连山的墓冢。并令工匠在他的墓上雕刻了很多的石人、石兽作为墓地的装饰。
这批石雕距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大型石雕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们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也为后代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实物资料,成为中国雕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雕的题材多样,形象生动手法简练,是以石头的自然形态稍加雕凿而成,给人一种雄健、稳定,而且强有力的感觉,是一批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雄厚气质的艺术杰作。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富庶和国力的强大。
这批石雕现已发现的共有十六件,除石人、马踏匈奴、怪兽吃羊、卧牛、人与熊、小猪、跃马、卧马、伏虎九件是以前放置墓外的,其余卧象、蛙、蟾、鱼及题记等七件是一九五七年在钻探中出土的。从这些石雕的制作情况看,其工程在当时来说是相当艰巨的。如:
马踏匈奴:这件石刻是这些雕刻中了的主像。这匹马刻划得气势轩昂,庄重有力地站在在那里,马下仰面而卧的是一个匈奴入侵者。他左手拿弓,右手握箭,表现出了匈奴入侵者被西汉王朝击败以后还想作垂死挣扎的样子。也充分体现了战败者的狼狈相。两者的神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件石刻不仅概括了霍去病一生的战功,而且反映了汉武帝时代的精神面貌,成为墓前最引人注目的代表性雕刻作品。
此石刻结构自然、准确,造型逼真、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想象力。
跃马:这件石刻表现了一匹战马即将腾空跃起的一瞬间。马的两腿屈起,象要行动一样,特别是马的头部刻划得很生动,两眼圆睁,鼻孔用力扩张,嘴唇颤抖,好似发出了嘶鸣的叫声,充满了活力。
卧牛:成功地表现了牛粗壮有力的特点:昂头缩颈、鼻吼喘嘘,其宽厚的嘴巴似乎正在安祥的反刍,使牛的形象真实而生动。
从这几件石刻中我们可以看出,汉代雕刻家们高超的雕刻艺术。他们对现实生活仔细观察和体会,以夸张的手法进行恰当的艺术加工。有力地加强了动物形体的健壮感,不愧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珍品。
这里每天吸引着不少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和艺术家。国外游客对中国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有这样的艺术品而感到惊讶,视为无价之宝。现在博物馆仍在扩建中,并陆续发现了不少石刻,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相信这里在不久将会以一个大型的历史石刻展览馆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