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之国”赞比亚
李祥荣
赞比亚是非洲的一个内陆国,素以“铜矿之国”闻名于世。在北部铜带省,连绵的铜矿形成一条宽六十多公里、长一千余公里的巨型铜带,厚四点六米至十五点二米。铜的储藏量达九亿多吨,占世界总储藏量的近四分之一。产量占世界第二位,若按人均计算。则居世界第一。采铜和炼铜业是赞比亚经济的主要支柱。
在这个“铜的王国”里,铜的标志四处可见。首都卢萨卡的自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自由战士铜像,他高举着挣断的锁链,目光炯炯,凝视前方。最高法院的广场上有一座纪念碑也是用铜浇铸成的,这是为纪念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卢萨卡召开而建造的。议会大厦的外墙高达数米,全部用铜皮包成,堪称一座铜墙。卢萨卡国际机场的候机室里安放着一块重达十六吨的铜矿石,它在地底下沉睡了六亿年之后才被采掘出来,如果加以冶炼,可得纯铜一点六吨。
赞比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离不开铜。居民家里用的饭碗、汤钵、茶壶、酒杯、果盘、灯罩等,往往都是铜制品。在各地城镇,铜器店比比皆是,里面陈列着铜镜、铜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铜制工艺品。男子求婚,要向女方赠送一件珍贵的铜制工艺品。女儿出嫁,做父母的要陪送一个铜制梳妆台。就是接送外国贵宾,政府都用铜制的高级轿车。甚至连亲朋离别,也都要送一件铜器以作留念。赞比亚人喜欢戴铜手镯据说这能防治风湿病。
赞比亚自一九六四年十月独立以来,把原由外国资本经营的采铜业收归国有,使长期遭受殖民主义者剥削和压迫的“铜矿之国”真正获得了新生。一九七六年坦赞铁路建成后,促进了以铜为主体的赞比亚经济的发展。现在赞比亚出口中,铜及其产品约占百分之九十。因此,近年来,赞比亚为保持世界市场上铜价的稳定,进行着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