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秦弓弩
姜彩凡
我国使用弓的时间源远流长,据说在距今约五千多年的黄帝时期,一个叫挥的人发明了弓。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两万多年前的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了石质和骨质的箭头,这说明当时已有了弓。原始社会的弓是用坚韧的树枝弯成,用皮条、动物筋或植物纤维绳作弦。这种简单的弓主要用于狩猎。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弓发展为杀伤敌人的重要武器,居于古“兵器之首”。弓在古代战斗中既可用于攻,也可用于守,能消灭敌人于八百米之外。随着社会发展,弓也不断改进。夏秋末期又出现了弩,这就加大了弓的射程和杀伤力。在秦代又有了连弩,一次可发射数十支箭。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出巡到琅邪,曾叫人捕大鱼,并亲自用“连弩候大鱼出射之”。他从琅邪行到芝罘,见一大鱼又用连弩杀之。李白在《古风》诗中写道:“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连弩能射杀额鼻象五岳山峰那样高大威武的海角,虽是夸张,也足见其杀伤力之强。难怪当秦始皇陵中奇器珍宝葬满之后,又“令匠作机弩矢”企图射敢于进墓盗宝的人。
在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中,也有大量的弓弩遗迹,长廓与边洞内最多。这些弓弩的制作也很精良。弓长约17—140厘米,弓背径3—5厘米,弓杆上缠有皮条,皮条上涂有红漆,弓背两侧辅有细木,可增强弓的张力,弓弦中央用一个红点作标记,有的弓还放在综丝编织的囊内。弩机是青铜制作,有木廓。廓臂长71.6厘米,高8—10厘米,臂上刻有矢道,臂的前端有凹糟放置弓的驸靶,臂的末端较宽,内装弩机机件弩机上有勾弦的“牙”;有瞄准的“望山”;有作为扳机的“悬刀”;有用作连接与转动的枢钉,这两个枢钉还可以互换。可见其制作是很标准的。镞首是三棱形,同一镞的三个面放大二十倍投影误差不大于0.15毫米。不同镞的三个面放大二十倍投影其误差不大于0.2毫米。而且镞上还有1%毫米厚的铬盐氧化物,可以防锈。
制作一张好弓,有时需数年才能完成,由此可见秦俑坑中数以千计精良弓弩的制作,耗费了无数工匠的心血。正是这些工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为中国古代兵器史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