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08月15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一休”和她的一家 谢谢,陕西的朋友们 工余班后 药与烟、酒、茶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一休”和她的一家

本报记者 周矢

我走进后台,是一种责任感。我是一个办报的,到了沈阳,当然不愿放过这种机会。既然是著名的儿童艺术家、是一休的配音者李韫慧在这里,我当然要见见她。

我看着她。想:她就是一休?一个十岁的孩子?看着她眼角上的鱼尾纹,我说:“冒昧地问一句,您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您呢?” 我笑了:这样开头很好。我说,我是四二年生的。

她也笑了:“我么?比您小一岁。”

一位四十三岁的中年妇女,即使她是演员,要使全国几亿电视观众都确认无疑地相信,她的声音是一个十岁儿童的声音,她该是怎么成功的呢? 

我介绍了我自己,希望她允许我去她家里访问。我想看看她的家。“下午下午五时以前,我们一家等着你。”

这是一间两居室的住所,显得有一点侷促。右手是李韫慧夫妇住的,陈设干净而朴素,但看得出艺术家的风度。窗台上有三盆花,两盆君子兰,一盆虎皮海棠;花瓶里插着两支孔雀毛。此外,再无什么装饰了。正面墙上挂着赵紫阳总理同李韫慧握手的照片,当然是彩色的,我一眼就看出中间那位眼皮绷得很紧的是《甲午海战》中的“邓大人”——李默然。

左手的房间是她们夫妇的独生子许晖的居室,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我一眼看见书桌上那个塑料的一休像,那像的脖子上挂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两行钢笔字:

有志气,有效力,能吃苦,能钻

研,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码条件。字体不太老练,显然是一个学生的笔迹。

“孩子对你经常外出演出持什么态度t”

“啊,说来我也有些内疚,孩子是不太满意的。”于是她讲了一个故事。

。那还是《聪明的一休》刚刚在电视台播出的时候,当一休的妈妈把一休送到寺里出家去当小和尚,告诉他没有成名不要回家的时候,许晖坐在银屏面前发表了一句议论:“一休的妈妈心真狠。”她脸上隐隐有一丝压抑。

“你当时怎么想?”

她轻轻说:“给一休配音的一百四十天,我每天早晨七点钟被接走,晚上九点才送回来,好长时间见不到孩子。我感到很抱歉,只好给他留条子说,‘妈妈现在工作很忙,为了更多的孩子,希望你理解妈妈。”

说到这里,她沉默了。半晌,她又说:“孩子说过一句话,是我爱人转告我的,他说:“我好象只有爸爸,没有妈妈。”

是的,为了更多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只好“只有爸爸没有妈妈”了,可那时候她的孩子只有十三岁,是和一休差不多的、正需要母爱的那个年纪啊。

“现在好了。孩子慢慢大了,开始理解我了。我只能说是开始,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尤其是收到许多孩子和家长来信的时候,我觉得太值得了。《聪明的一休》给电视观众多深的印象啊。家长们来信说:是你使一休活了起来,没有你,就没有一休。第一届中日电视交流活动中,当日方代表听完介绍说我是一休的配音演员时,他们齐刷刷地站起来,对我深深一鞠躬,说:‘谢谢您,谢谢您。’我当时确实被感动了。”

李韫慧告诉我们,搞配音,她是半路出家的。高中毕业,她考进了儿艺,曾经到辽宁歌剧院学过一年声乐,老师建议她就此改行,但儿艺的领导不同意。那时候,搞儿童艺术太缺人了。这中间,她下过乡,剧团集体插过队,但她没有放弃过艺术,在集体插队中,还演李铁梅。搞配音,是八三年才开始的。《聪明的一休》一共是二百节,全是智力故事,广东台只买来五十二节,那是她头一回当配音演员、《一休》中有二百多个角色,配音演员只有九名,常常要一个人配几个角色。我们中国人说话一分钟是一百八十字,但日本人,一分钟可以说三百个字,翻译词就显得太多。吃糖稀那一节,那个胖胖的师弟是一个沙哑的变声,当时她同时配一休和这个小和尚,再加上师傅,一共三个不同的声音,就要常常变换声调。近来,她刚结束孟加拉影片《奖赏》的配音,那个少年犯男主角洛东,是一个正在发育中的童声,声音要化妆,化妆得很厉害,她不得不破坏性使用声带。

“你还配过什么音?”我问。

“你们看过《血的迷路》吧?那里面,我为女主角明子配音,是山口百惠演的;还有《犬笛》,我给妈妈顺子配音。现在,我正为《熊兔赛跑》中的小黑熊配音,这是木偶戏,可以说是《龟兔赛跑》的下集。”

为什么一个人的声音可以变化呢?

她说:“关键在用什么地方发音,用什么产生共鸣。日本片中的一休,原是个声音有点沙哑的低音,我们导演和大家研究,觉得轻快、明亮些好,更能为中国的孩子们接收,这种声音是让头腔产生共鸣。声音要化妆,要夸张又要控制,造成一种天真而又自信的感觉,使人觉得甜润而明快。说话还好办,唱歌就更难些。里头那个‘钟声响’的歌,就是我自己唱的。”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听说配音演员有很高的收入,是么?”她笑了,说:“我已听人多次问过这个向题了,但不是你们当记者的,是我丈夫的同事们。”

也巧,门口有人按电铃,一开门,是她的丈失许云香。

这是一个身材不高,脸色白晰的中年人,看上去安静而有点羞涩,一点也看不出他是沈阳钢带厂的副厂长这样一个角色,他和开朗甚至有点活泼的李韫慧,是怎样结合的呢?许云香说:“其实我的爱好极广泛。我喜欢文学,爱体育,游泳打球都来得。和她结婚,是人家介绍的。”

“算是一见钟情么?”我问。

大家都笑了,李韫慧说:“也算也不算吧,我当时在感觉上认为他是个好人”

“后来你真是好人么?”我开玩笑地问许云香。

“你说呢?”许云香问她。看不出,他也有幽默感。

李韫慧肯定地说:“是真好。我每次演出,他都去。他不是看我演戏,他主要的任务是当‘特务’,专心搜集左右观众的议论,回来一条一条告诉我,这对我很有帮助。”

我接着刚才的话题说:“你还没有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

李韫慧极聪敏,马上说:“实话告诉你,要是为钱,我就去拍广告了。我给《一休》配音一百四十多天,天天早出晚归,一共只收入一百四十二元。你想不到吧?但只要孩子们欢迎,大家承认,我就心满意足了。”

“你说的拍广告是怎么回事?”

老许说:“是这样的。有一家工厂请她去拍一分钟的广告,代价是一台洗衣机外加五百元稿酬,她谢绝了。”

“为什么呢?”

老许说:“她自己不想去,我也反对。我个人以为,我国广告上说的和实际的质量不那么相符。永久、凤凰自行车从来不做广告。而我们不了解这种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就去做广告,就是不负责任了,那似乎有一点欺骗的味道。”

“仅仅因为这个?”

“不仅仅是。”他想了想,又说,“作为一个演员,肩上有很重的教育责任。而作为搞儿童艺术的,就尤其如此。如果我们仅仅为了钱就忘记了这种责任,那我们就要检讨一下我们自己的人格了。”

门铃又响了,我知道准是这屋子的小主人。

他进来了,简直是一个小许云香。一见我,对我深深一鞠躬,叫:“叔叔好。”

他坐下,不拘束,也不放肆。看来是个有教养的孩子。我脑子里还想着他和妈妈那一点感情上的隔阂,便问他:“对妈妈整天出去给人家的小朋友演戏,还有意见么?”

他看我一眼,又低下头去说:“有什么办法?大家都喜欢看她的戏嘛!”

我们大家都笑了。看样子,他还是有点不满意。这时,我忽然看到墙上挂的一个镜框,那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儿童书法家给李韫慧的题字,上面大书“童心”二字。我想,这位小书法家说得一点也不错。童心者,赤子之心也。正是因为李韫慧有这一点赤子之心,全国那么多的少年儿童才那么喜欢她、需要她的吧。孩子们是理解她的,许晖也会理解她的。

李韫慧同志近照

李韫慧和她的丈夫许云香、儿子许晖

李韫慧同志为本报读者题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