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千山万壑尽宝藏
——太白山外景地拍摄考察散记
本报记者 杜维平
八月中旬,记者随科教系列影片《秦地无闲草》摄制组,来到了横跨太白、周至和眉县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一路采风,饱赏异境,大开眼界。
一草一木非等闲
崎岖的山路把我们拽上了海拔近三千米的斗母宫。举目远眺:只见千峰竞秀,万壑争幽;流云飞绕,嵯峨峥嵘。青年导演兼摄影师高志成此时灵感顿发,迅速支起了摄影机,随着机子发出的 “吱吱”声,壮观的太白风光便摄入了摄影机的镜头。忽而,寂静的山间传来了影片执行顾问杨金祥的喊声:“‘桃儿七’找到了,快把摄影机扛下来。”当我们来到山脊小沟的岩石峭壁之下,仔细一瞧:原来是一株大叶细茎草,已结了个色红似桃的果实。高志成在峭壁下因无立足之地,在众人肩扛手托的协助下,才摄下了这一珍贵药用植物的镜头。年愈半百的老杨说:“‘桃儿七’是草药之首,它所含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对治疗皮肤癌效果极佳,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据考证:太白山可用于治癌的药物达十一种之多,有广阔的使用和发展前景。在桦树林下的腐殖质里我们又发现了绿茵茵的鹿蹄草(又名鹿寿茶),它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显著功效。至今这里还流传着关于它的美妙神话:很久以前,天上的一只金鹿私自跑到太白山游玩。王母娘娘派天兵一直追到天涯海角把它逮回,金鹿奔逃时,留在太白山的蹄印变成了鹿蹄草,而金鹿被捉住的地方,现在仍叫“鹿回头”。制片主任来留成还指着一片松柏林告诉记者,一亩松柏林一天就能分泌二公斤杀菌素,所以松林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最少,恰似一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
珍禽异兽遍山林
细雨蒙蒙,云雾漫漫。我与连日来由于过度紧张疲惫不堪的高导演,一路穿石跃岩,不知不觉地迷失了方向。眼前到处是奇峰险崖,古树老藤。此时,天色渐晚,我们在茫茫林海东跌西爬,寻找路径。忽地,从灌木丛中窜出一只耳短直立、四肢细长的林麝。慌乱中还未待我们打开照相机,它已跃入密林深处。事后山中的老道士向我们介绍说,太白山的野生鸟兽有二百七十余种,其中兽类大约有四十种。林麝属兽类中的弱者,为了逃避天敌之害,它善于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跳跃、行走,视觉、听觉非常敏锐,雄麝分泌的麝香,既是名贵的中药,又是重要的香料。
拨仙绝顶览群峰
攀上太白顶峰,和山腰又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俯视已身着鸭绒冬装的摄制组成员,个个步履艰难,气喘嘘嘘。原来我们已登到了海拔三千七百米的高度,此时的气温已骤降到摄氏六度。高海拔山地,无树无草,一川白石。只是在山顶的裸岩上生长着紫萼藓、黑扭扣藓等苔藓植物,结片成层,形似地毡。被人们誉为“高山明珠”的太白海(即冰川湖),波光粼粼。蜿蜒经过太白山涧,过岩石,滤沙砾,水质清澈,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历史名酒——“太白酒”,就是因采用此水酿制而闻名天下的。现在从太白山流下来的这股大寒之水,已源源不断地引入眉县太白酒厂,用于酿造各种优质名酒,使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当摄制组一行登上太白之巅——拔仙台时,极目远眺:昨日还觉得高不可攀、耸入云天的座座山峰,今天却全都匍匐在我们的脚下。北望秦川大地,渭河蜿蜒曲折,恰似一条闪闪发光的白色缎带;星罗棋布的村镇,阡陌纵横的田野,宛如一副巨大的绿色棋盘。至此,真有一览众山小,放眼天地宽之感!
摄制组成员正在群峰之间拍摄外景。
桂维平摄
太白之巅
桂维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