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遗子百镞”
王锦春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首《答客俏》的诗,有两句很深刻:“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自然,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爱子之道,却多有不同。古往今来,无不如此。不久前见到一则李存审“遗子百镞”(镞即箭头)的记载,很能给人启迪。
后唐时的李存审,出身寒门,从军后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曾官至中书令、马步总管。他虽威高权重,却不利用职权为子孙广置产业,谋取官爵。在临死前,他把儿子召到跟前告诫说:“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于是便把过去从身上取出的箭头分赠给儿子们,让他们好生保存起来,常思创业之艰难,免得成为纨绔子弟。
在李存审所处的时代,以他的地位、威望,去为子女谋个一官半职,留下万贯家财,不会是一件难事。他却“遗子百镞”,其远见卓讽,委实令人赞叹。
爱子,当为之计深远,教会他们做一个真正有为的人。倘若是平庸之辈,有顶乌纱也成不了大嚣;如果是纨绔之徒,留下万贯家财也会坐吃山空。自古雄杰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们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相反,我们有些艰苦奋斗几十年的老同志,对子女则近乎于溺爱了,盘算的不是让他们在工作上如何进取,筹划的却是为儿女留下特权,留下官职,这就不是一件好事情,到头来既害了儿女,也害了自己。
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想想封建时代李存审的作为,大概不难明白:与其给儿女们留下钱财,留下官位,何如“遗子百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