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6年11月04日
第2版
02

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的适应度

编者按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指导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使全省职工学好这个文件,我们开辟了“学《决议》小讲台”,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以帮助读者领会《决议》精神。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曾多次提到精神文明建设要与改革相适应的问题。这实际上讲的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如果适应了,改革的进程就要快些好些。如累适应的不好或不适应,改革的进程就会发展得慢些差些,甚至妨碍改革的进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的适应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镇广泛开展,从中可以看到精神文明的巨大作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凡是”论的迷雾,对把工作重点转到建设上来,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读书活动,净化社会环境,造成了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为改革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都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在主流上是适应改革的。

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有不相适应的情况。一是在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还存在着消极现象: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在工资晋升、住房分配、子女就业等方面,以权谋私:各种行业中,还存在着不讲职业道德的霸道现象。二是在职工思想认识中还受小生产者观念和“左”的思想的影响,把发展商品经济看作资本主义。三是职工当家作主权利,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四是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较低,高中级技工不多,初级工仍属大多数。

要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的适应度,一是要形成有利于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振奋起人民的改革热情和创造精神,二是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议》第一部分第一段中,开宗明义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种布局,精神文明建设既不会重复过去“政治冲击一切”的错误,也可以防止被“金钱至上”挤到没有地位的地步,而是有着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样的战略地位。这样,经过不断努力,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实现自己的任务,适应改革和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等方面的需要,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龚轩)

思考题:

1、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适应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2、怎样正确认识精冲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