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24日
第2版
02

对职代会意见还是少解释为好

一些企业领导人缺少领导者应有的豁然大度,对于来自职代会的意见,不是积极地听取,认真地改进,而是动不动先作一番解释,甚至为其错误或责任开脱。我想,这样的人所领导的企业,职代会的作用是不太好发挥的,其经营管理也不会怎么好。

当然,对职代会的批评意见,不是说不能作解释。有时,确有必要。因为职工代表各自岗位不同,环境不同,认识会有局限性,甚至会出现片面性或绝对性。某些问题也会产生误会。通过合情合理的、耐心的解释,可以弄清事情真象,达到交流思想、互相理解,做好工作的目的。但是,必须明确,这种解释是以严以律己,尊重职工意见为前提的。

作为领导者要认识到,这种解释是不同于推卸责任、压制民主的。我们不能以“解释”的名,行“开脱”之实。现实生活中,这种领导者是屡见不鲜的。他们不是从主观上找问题,而是从客观上寻借口;不是积极地理会职工意见的基本精神,而是计较言语措辞和具体情节的出入;不是心平气和,释之以理,而是怒发冲冠、反唇相讥;不是有则改之,无者加勉,而是“追根索源”,查意见是谁提的,千方百计寻机报复,找岔子,给“穿少鞋”。这样一来,大错化小,小错化了,似乎职工群众还冤枉了他,故意和他作对过不去。提意见的职工只能是“自食其果”。

说实在的,要说职工同他过不去,倒也说对了一半。不过,不是对这种领导者本身,而是和他的缺点错误过不去。这种“作对”作得有理,作得好。其缺点错误什么时间不改正,就什么时间要作“对”。一旦他认识了,改正了,就不可再作“对”了。我们奉劝这些领导者,当心被缺点错误捆绑了手脚,到头来只能是解而不脱,释而不明,越解释和职工的隔阂就越大,走向“霸王别姬”的歧途,既害自己,又害职工,更害企业和革命事业。正确的态度是,拿出领导者的大度来,做到闻过则喜,广开言路,把善于倾听职工意见,作为改进工作,振兴企业的一种动力。(杞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