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数字与现实
——写在植树节到来之际
在植树季节到来之前,记者接触了一些材料,从中看到了一些不仅仅是植树造林的问题。
据统计,1980年以前,我省每年平均造林211万多亩,从1980年到1985年,每年平均造林639.35万亩,解放以来造林总面积已达9755.9万亩(等于三个半现有秦岭林区的而积)。如果再加上自然更新林和以前保有林木,我省的森林面积更大,按保守估计,覆盖率也应在31%以上。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我省目前森林面积仅为7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22.7%。记者日前在省林业厅看到陕西森林分布图上,秦岭、巴山、子午岭、黄龙山、关山一带呈绿色,其它地区则是一片土黄,延安以北更甚。
为什么数字与现实不符?一个重要原因是造林不顾质量和上报数字时搞浮夸。去年,省林业厅对全省13个县1985年上报的造林统计数字进行抽样复查,发现有近30%的水份。
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李伟同志前不久说,目前我省仍有宜林荒山5000多万亩等待绿化。植树造林是一门科学,一定要用科学态度扎扎实实来干,不能搞任何花架子。今年造林绿化要以质量为重点,不要求你超过计划造林面积多少多少,只要你栽的树保活。那种搞大呼隆,把造林简单理解为挖个坑,栽株树,然后向上报数字的作法是自欺欺人;那种虚报植树株数、造林面积,欺骗上级的作法更是要不得的。
这段话很值得有关领导同志在今年的植树造林中参考和戒免。
本报记者 韩庚